第四十七章
奈何
————————————————
......
有酒!
有书画!
亦有美人相伴!
......
不对!
当美人准备涉足这里的时候,贺兰敏之面色一变。
所有人,除却陆安康便都出去了。
陆安康瞧出,他应该是只想一个人呆在这里,倘若找个人相陪的话。那这个人便是陆安康。
陆安康没有拒绝这样的无形的要求,他也没有怀疑这酒中是否下了毒。因为对于贺兰敏之来说,杀了自己,不需要这么麻烦。
所以,陆安康说道:“得有些肉啊!最好是花生米什么的。”
事实上,这个时代还没有花生米的存在。
所以贺兰敏之被这么一问,就愣住了。
那花生是美洲植物,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才开始在旧大陆传播。花生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蚕豆迟得多,大约明朝明世宗嘉靖九年代传入中国,由沿海传入内陆地区的速度很慢,直到乾隆末年花生仍然是稀见的筵席食品。
虽然大多数人说花生原产于南美洲一带。但国内有关花生的记载始见于元末明初贾铭所著《饮食须知》中陕西汉阳陵西汉汉景帝刘启墓陪葬坑出土了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花生。
故而,历史是一个众说纷谈的东西。
所以,不免有些地方是让一旁人想象不到的。
酒肉备齐之后,那间屋子里面,便只剩下陆安康跟贺兰敏之两个人。
两个人喝着酒,起初还没有说什么?
只是在吃,喝。
吃着、喝着便开始聊起来。
他们最早聊起来的是西域。
话题是贺兰敏之扯开的。
不晓得他是从哪里得知,西域往西还有更加西边的地方。
陆安康不介意跟他普及一下地理知识。
唤来了笔墨之后。
陆安康在一处画纸上,依靠着自己的记忆,快速的将世界地图板块大致的描绘了一遍。
这世间的布局就如同这里一般。
“东土的人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中间的也以为是。”
“那西边的也以为是.....”
轮了一圈之后,发现竟然还有一块地区。
“那里名唤新大陆,也是一方天地。”
贺兰敏之看着那板块地图,不免好奇的问道:“你是说这地是圆?”
“如果你非要听,我能给你讲三天三夜不停歇一句。”
陆安康言道:“至少在我游历天下的日子里面,这的确是真的。”
贺兰敏之充满好奇跟疑惑的目光瞧着那地图。
有关这地理学。
战国之后,古代地理知识经过积累形成为一门学科──中国传统地理学,即明清时候所谓的“方舆之学”。
“地理”一词在中国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候。《周易·系辞》有:“仰以观于天文,府以察于地理”之句。唐代孔颖达解释说:“天有悬象而成文章,故称文也;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条理,故称理也。”西汉《淮南子·泰族训》明确阐述了研究地理的目的:“俯视地理,以制度量。察陵陆、水泽、肥墽、高下之宜,立事生财,以除饥寒之患。”即根据不同地理环境从事生产,以解决穿衣吃饭问题。
东汉以前,已有两部区域地理名著问世《尚书·禹贡》和《山海经》。《山海经》中地理价值大的是《山经》部分,其写作时代是汉代之前。它对黄河和长江流域及其以外广大地区(地域范围远比《禹贡》为大)的自然条件以“山”为纲进行了综合性记述。《山经》总共记载四百四十七座山,先按方位分为中山经、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和东山经五大区,每一区又分成若干山系,每一山系都以方向道里把一个个山岳连接起来,对每一山岳都记述位置、水系、天然动植物和矿产资源,所记当然不尽正确。《禹贡》和《山经》都是地理著作,但都未以“地理”命名,且体例也不相同。及至东汉班固著《汉书》,其中有第一篇以“地理”命名的篇章,即“地理志”。它的出现标志中国传统必理学开始形成。这个时期,中国地理学在疆域地理志、地图、水系、域外地理和方志等方面取得较大成就。
......
陆安康讲述的过程当中,能从贺兰敏之眼神中看到那种求学的眼神。
他本该是一个专研学问的才子。
但是时局让他变了......
他眼中很怀念那种滋味。
那种一心学问的滋味。
“再干一杯。”
贺兰敏之平静又端起了一碗酒。
两人对饮,话题从历史到地理,到书法,到画作,甚至到了佛经,却唯独没有女人两个字。
好似他对女人这两字是如此的厌恶不已。
厌恶到,一个真正的贺兰敏之都不想提及这两个字。
......
饮酒,一连三日夜之后。
陆安康离开了。
再然后——
朝廷派来的人也到了贺兰敏之家的门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