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制符高手
————————————————————
......
花木兰不解:“王不一不是道长吗?怎么制造符咒还要找老师求助?”
陈刃心解释道:“道家的制符不同于别的,实际上,制符需要一种极大的天赋。当然没有天赋也可以制造符咒就像自己一样......”
事实上,陈刃心的制符水平,陆安康是认可的。
要不然,他也不会几乎吧所有兵器制造,以及上面的符文加持都交给了陈刃心来处理。
陈刃心一直以来也是这样觉得自己的。
直至有一天......
陈刃心回忆道:
“那天我无意中去打扫卫生的时候,发现了你师父的手稿。”
花木兰问道:
“什么手稿?”
陈刃心说道:
“是一种新型的符咒。”
花木兰疑惑:
“新型的符咒是什么?”
陈刃心说道:“举例说明,制符有入门级别,普通级别,以及天赋级别。我自认为我属于天赋级别的。但在此之上还有大师级别的制符水平,那是随着时间年限,制符者的水平上涨之后,慢慢进入的境界。但在此之后,最强的应该属于创造一种符咒。”
守着老辈人传下来的东西的确没错。
但是老辈人的东西就这么多。
事实上老辈人的东西也是在默默琢磨当中研发出来的。
这一点,花木兰有点不理解的时候。
陈刃心便将手机拿出来。上面有他专门偷拍的陆安康书房里面的笔记,上面尽数是陆安康的对于制造符咒的心得,以及创造符咒的最基础理念:
这是道的第一层含义。道不仅是对万事万物的系统性、整体性的概括,而且是对万事万物发展过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道不是一种静态的形而上实体,而是一个过程。道的过程性表现为道生万物的过程,即老子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道转化为一,一转化为二,二转化为三,三转化为万物。在这一过程中,道循环往复,“周行而不殆”,它的运动周期是“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它逐渐的离开,离开得越来越远,远到一定程度又返回来。万物又复归于道。道的过程性是由只能用混沌理论说明的各种关系构成的,因此,道也是关系。
道是本原。这是道的第二层含义。道是天地万物之母,无和有都来自道,是道的不同角度的名称。这是最为玄妙和深奥的。道是万物的本体和来源。天地万物都是由道演化而来。道作为本原,是浑然一体的东西。老子指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就是说,道是天下万物的本原,这里“始”、“母”、“根”、“门”等等都含有本原的意思,但是,它们有层次的区别。作为本原,它具有唯一性,它无前无后,无上无下,“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它象是在天帝的前边,然而在它之前却没有什么存在。“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在没有天地之前,它就存在了。作为本原,它是物质的东西,“道之为物,惟恍惟忽,其中有物,其中有精。”
道是规律。这是道的第三层含义。道是物质运动的规律,道是天地万物变化的终极原因。老子指出,“道者万物之奥”,就是说,道是万事万物运动的规律。道是普遍存在的,“大道泛兮”,道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万物从道起源,又回归于道,“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复命曰常”,返回本性是事物发展的永恒规律。作为规律的道,是看不见,听不着,摸之不得的。所谓“夷、希、微”,它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但是一切都受到它的支配和制约。道的规律是不可抗拒的,不能违反的。只有遵循道的规律,坚持“无为”的原则,才能把事情办好。否则,“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违背了规律要受到规律的惩罚,下场是极其可悲的。
道是法则。这是道的第四层含义。老子把道视为必须遵循的法则,他说,“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他要求人们要坚持,遵循道的法则。又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意思是要遵循古代的法则,驾驭现实的实有,以认识历史的规律,这就是遵循道的法则的具体表现。废弃了这一原则,有了仁义,“大道废,有仁义”老子主张“唯道是从”,“贵食母”,即是要坚持道的法则,按道的法则做事。道也是观察事物的永恒法则。“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就是说老子自己就是用道的法则观察万事万物的,给人们作出了榜样。老子认为,人们对道的法则的态度是有区别的。“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上等人能够坚持道的原则,而且身体力行。至于其他人,肯定是相形见绌了。“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坚持道的原则的人,才能把自己有余的奉献给社会。是否按道的原则办事,结果是不一样的。“天下有道,却走马亦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