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更奉上,欠账已补完,请大家继续支持,谢谢!)

刘莱臣微微一笑:“这就又回到最开始殿下来时的目的了,为何在下今日没有说话就告辞了?因为当时我就想到了这些,在下也是想看看殿下究竟有没有魄力和打算来解决这些。”

“先生是在想小王为何当时没有吩咐将那些哄抬粮价的不法商贩给抓起来,对吗?”

“殿下没有下令抓他们,是没错的,他们每一个身后都站着有人,贸然行动,不但容易打草惊蛇,而且会使得局面失控。方才我见方公公急匆匆的要出去,便拦住他闲谈了几句,从他的话中在下听出殿下是打算先将这些人暗中监视起来,挖出他们幕后之人,然后再动手。”

“不错,先生所言正是小王所想,我之所以没有当着倪元璐的面明说,就是想让更少的人知道,以免走漏了风声,先生大才,仅凭和方正化闲聊就能猜出这些,小王佩服。”

“殿下,其实这些粮商只是表面的,要想揪住源头,在下倒是有更好的办法,只是看殿下敢不敢动手。这才是在下今天最后没说话的缘由。”刘莱臣缓缓地说道。

朱友建听了,顿时双目如炬:“先生但说无妨,只要小王能做到的,就没有不敢做的!”

“那好,在下就说了!”刘莱臣站了起来:“殿下可知封在这济南府的藩王是哪一位?”

朱友建想了一下:“这个好像是德王,算起来和本王还是一系,都是成祖皇帝的子孙呢。”

刘莱臣点了点头:“殿下所言不错,受封在济南的正是德王,自成化二年德庄王就藩济南以来,德王这一脉已历五世,现今的德王朱常洁,算起来还是殿下的叔叔。那殿下可知德王在济南府的作为?”

朱友建摇了摇头:“这个小王还确实不知。”其实也不是朱友建不知道,他穿越而来,知道明朝养着这些藩王的政策就跟养猪一样,只要不造反,不蓄养兵丁,那你占点土地、强抢几个民女,干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都是不会有人管的。估计德王的所作所为也差不多,但怎么算朱常洁都是他叔叔,自己也不好去乱说人家不是。

刘莱臣看着朱友建的神情,微微笑了笑:“殿下,如今这大户兼并土地之风日益盛行,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我朝的税收虽然很低,但这些大户却是想尽一切办法占有土地。百姓一旦遇到灾荒之年,除了卖地就别无他法,而大户们就这样趁机将土地购于自己手中。不仅是这样,他们还会想尽一切其它的办法,去巧取豪夺。单是德王府占有的土地,就高达近两万顷,再加上济南的一些大户,他们手中的土地占整个济南府的八成,百姓手中无地,只能去租种他们的,而田租却高达十之六七,再加上各项税负,每年能落到自己手中的,不过十之一二,这又该要他们如何来养活一大家?”

其实对于明朝土地兼并的情况,朱友建还是知道的,虽说对百姓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但要从发展资本主义的角度来看,这又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毕竟只有失去了土地的农民,才在走向城市后,慢慢变成了产业工人,促使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若是每个农民都有自己的田地,那谁还会想着去干别的?

眼下的中国并没有资本主义发展的良好土壤,不仅仅是内忧外患,天灾人祸,还有那些个贪官污吏,这样的环境又怎么可能使资本主义发展壮大?所以,在明末江南一带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它始终只能是个芽儿,等到女真族的那些辫子们入主中原,中国的资本主义连这棵小芽儿也都没了。

况且山东、河南等地在朱友建的规划中,将会是北方重要的产粮之地,大规模发展手工业,并不可行。所以,这些土地一旦收回,就必须再次分给农民,以保证“耕者有其田”。

“那先生的意思是要将这些人手中的土地没收,再分发给百姓吗?”朱友建不确定刘莱臣的打算,试探着问道。

刘莱臣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殿下,这才是关键!德王以及那些个大户,占有着如此多的土地,却还压榨、盘剥着百姓,使他们衣不果腹、食不蔽体,难道不可恨吗?仅仅收了他们的土地,再分给百姓,就能够弥补他们犯下的罪行吗?更何况他们又怎么可能心甘情愿、乖乖地将手中的土地给交出来呢?”

确实,这些人嚣张跋扈惯了,就算自己是王爷,皇上的亲弟弟,手握着圣旨,也不可能一句话就让人家将土地给交出来,更何况对面还有个跟自己一样是王爷的德王,他还是自己的叔叔,这根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反而会十分棘手。

“那依先生的意思呢?小王又该如何去做呢?”朱友建不是没想过去大开杀戒,可那样自己是爽了,但天下那么多的藩王,要是知道自己因为灾民把德王杀了,兔死狐悲,他们惊恐之下,会做出什么事,自己也说不好,万一他们联合起来,要把自己拉下马呢?

“殿下,其实想要做成这件事,并不难,关键是看殿下想做到什么地步。德王再怎么说,也是您的叔叔,虽然关系远了一些,可大明开国两百多年了,皇室子弟开枝散叶,还有几支算是近的?所以在下明白,您不想对德王痛下杀手,否则您就不会来我这里了,对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