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清颜与相国夫人正在有的没的,聊着一些平常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话题时,同在相国府的某处,安静的院子中,屋子中只有隔着桌子对立而坐的汉帝与丞相李瑞。

不出丞相的意料,到来的汉帝宋恒正是因为燕京之中所发生的事情而来的。

在知道燕京之中的事情后,丞相就知道会有今天,不过汉帝宋恒比自己预料之中要早了那么几天而已。

见当今汉帝开口便向自己寻求对燕京之事的见解,早已经将一切都考虑在内的丞相并没有隐藏丝毫自己的想法。

作为一朝之臣,当为民思,为君忧,为家国之不平凡时,某最佳之策。

燕京发生的事情,丞相也曾多次于心中思考最佳应对之法。

“丞相在朝辅佐我父皇多年,对于天下大势是后有掌握之力,眼光也尤其毒辣,我继位之后,父皇不止一次告诫于我,凡事多与丞相商议。”

“以丞相觉得,这次燕京之中发生的事情,当如何解决,才最为妥当?”

简单了聊了几句后,宋恒便单刀直入,直接将话题切入到主题中去,光明正大的想要丞相就燕京之中的事为自己出谋划策。

听到汉帝宋恒的话,年龄虽然已经去往高处,但因为同样习武的原因,面容尚且显得坚毅,身材也还算壮硕的丞相故作思考后,也淡淡开口说到:“汉帝觉得,燕京事发的背后,所隐藏着的,是什么信号?”

没有正面回答宋恒的话,丞相反而反问开口。

丞相权大,但终为汉臣,献言上策,也是有君臣之别的。

“听说在燕京之中动手的人,是那个之前从西陲投靠到夏春秋手下的黄淮,而最近由槐王亲自培养的心腹也被夏春秋投入到燕京之中去,燕京事发的背后,怕是夏春秋造反起事的第一步。”

作为一国君王,宋恒的学识与智慧都是超群的,东陵与燕京之中战略关系,其还是知道得清清楚楚,所以宋恒知道夏春秋要起事的话,就一定会想发设法在燕京之中点燃战火,让燕京成为一片是非之地后,再对其下手。

“陛下既然已经知道这一切的来龙去脉,心中对于燕京之事应该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个定论,没有必要多此一举,来老臣府上的。”

“哈哈哈,丞相这么说的话,就太高看我了。”

“我毕竟刚刚登基为帝,治政经验欠缺不谈,思虑之事也多有疏漏之处,对于天下的朝政之事,难免会力有不歹之处,自然是要向丞相你这样经验老到的老臣多探讨学习一番的,否则耽误了政要,误了大事,又要让我强汉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了。”

知道身前的丞相最是以天下民生为重,宋恒也故意如此说道。

虽然心中做不到视天下万民生死如蝼蚁,但宋恒心中可没有丞相那样的怜悯之心,否则其也不会在刚刚登基后,就那般针对西陲,以至于让西陲放弃心中的最后一丝侥幸,选择独立出强汉,自立门户,而这样一来,固若金汤的强汉整体实力就会大福下降,加上太武虎视眈眈,夏春秋又是一股抑制不住的造反势力,天下怎可有不乱之理?

天下战乱,战火与杀戮席卷四方,在朝为官者尚且朝朝暮暮都要为自身安全而忧虑,又何况是在无数大军的铁骑与尖刀利剑下,手无缚鸡之力的平民百姓呢?

战争之下,除了那些战死沙场的士兵,流血受难最多的,就是黎民百姓了。

天下,终究是万民聚而成之,而天下乱,苦难自然落到了万民头上。

见宋恒这样不视苍生之命为要的一国之君都说出这样的话,丞相心中虽有嗤笑之意,但脸上依旧面无表情。

知道不在自己这里得到一些意见或者是策略的话,身前有意而来的汉帝是不会离开的,丞相再次开口。

“燕京是东陵造反的门户,夏春秋心有狼虎,不甘居于人下,不愿做那俯首之臣,其想要在繁华昌盛的强汉大地上点火,就必须先将燕京这道门打开,以便施展手脚,否则其点燃的战火只会是之火而已。”

“如今夏春秋恐吓、威胁,甚至是残忍杀害燕京之中的世家族第与为官之臣子,无外乎就是想要通过这些人赢得燕京中人的认可罢了。”

“燕京有江王吴秀和其十万燕军在,暂时不会有大问题,所以陛下不必动用军力去压制燕京中的事,将兵力率先放在燕京之外的汴京就可。”

“燕京是东陵的大门,而汴京就是燕京的大门,夏春秋要动燕京,一定会先全力攻占汴京,而后以汴京为跳板,将燕京占为己有。”

决定要提供策略之后,丞相便毫无保留的接连开口,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就坐在丞相对面的宋恒听到丞相这一袭话,脸上虽然出现惊喜交加的表情,可心中没有丝毫意外之感升起,只是感叹一句丞相果然是老狐狸。

李瑞任职丞相这么多年,威望非但不减,反而日益上升,而这与其看事下策时的毒辣眼光脱不了干系。

当然,之所以这么多年依旧能稳稳坐在一人自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而且无人胆敢有非议之声,丞相那测算无疑与无人可比的智慧,还有那行动时的手腕,也恐怖无比!

丞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