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忠、张让等十常侍加官进爵,令宦官们行事愈发地嚣张跋扈,肆无忌惮。

中陵侯刘陶、前任司徒陈耽相继被宦官迫害致死,这也说明宦官势力深得皇帝刘宏的宠信,依然达到只手遮天的地步。

以何进为首的外戚势力,相比之下,也都稍逊一筹。

一直以来,宦官、外戚与世族三方势力始终保持着微妙的平衡,然而今时今日,权力的天平开始逐渐向着宦官倾斜。

这种情况,是所有人不愿意看见的。

何进意识到宦官的威胁越来越大,于是他借着刘陶、陈耽之死,撺掇着汉廷朝臣们,继续对抗宦官势力。

汉廷的臣子们早就对皇帝过度宠信宦官心生不满,与宦官们向来都是势如水火,势不两立,刘陶、陈耽的死就仿佛火上浇油,使得本就水火不相容的双方关系,愈发地恶化。

陈耽、刘陶死后,连篇累牍的奏章如战场中的箭雨似的,一封又一封地冲汉廷臣子们的手中发出,落到皇帝刘宏的办公桌上,然后……石沉大海。

汉廷朝臣们的呼声,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其实朝臣们应该庆幸,庆幸自己没有得到回复,因为他们一旦得到回复,那就意味着大难临头。

眼下的皇帝刘宏沉浸在疯狂敛财之中,对朝堂上的事情毫不关心,毕竟是小地主出身,昔日的不如意,使得刘宏戴上皇冠后,疯狂地敛财。

刘宏就像是数百年前的秦二世,形同傀儡,平日里处理朝政,大都是由宦官们代理。

朝臣们上书给皇帝的奏章,以赵忠、张让为首的宦官们看到了,只是难得搭理这群酸儒罢了。

以赵忠、张让等宦官的手段,想要惩治某个人再简单不过,假以皇帝的名义,列举出各种子虚乌有的罪名,然后将某个碍眼的存在打落进尘埃里,根本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这是一场不公平的较量,握有权力的一方,总是能笑傲到最后。

此外,还有西凉的战况。

西凉的战况对汉军极为不利。

自从江小白班师回朝,西凉战事由张温、董卓和周慎接手后,龟缩到陇西郡的边章再次蠢蠢欲动,派兵滋扰周边地区。

汉廷始终有种错觉,无论是朝堂中的皇帝刘宏,还是前往西凉的车骑将军张温,在他们看来,江小白既然能在短短数月时间里平定西凉战乱,想必羌人的实力孱弱,不堪一击。

但是,当张温真正地率军与羌族反军交锋后,他才终于意识到,不是敌人不行,是江小白牛逼得不行。

就在江小白告别冀州的皇甫嵩,前往幽州时,西凉的战事也迎来了阶段性的结束。

以车骑将军张温交战失利,率军退守驻扎于右扶风而结束。

惨败!

彻底的惨败!

当初江小白用时数月收回来的疆域,汉阳郡、安定郡和北地郡,再度沦陷,落入以边章为首的反军囊中。

凉州的战事,以汉军兵败草草收尾。

但是,未尝没有亮点。

将来的风云人物,孙坚,字文台,孙权的老爹,也在凉州战场上,且在张温帐下任职参军事。

话说孙坚胸有韬略,勇武过人,他听从车骑将军张温的派遣,随军荡寇将军周慎的三万军队,前往陇西郡攻打以边章为首的羌人反军。

汉军士气如虹,一路追击边章直至襄武城。

边章率领的反军被困在襄武城,这时孙坚看清形势,他发挥自己参军事的职责,及时地向周慎提出自己的建议。

“叛军匆匆退守襄武城,城中必然没有足够的粮食,必须得从外面运进来,我愿意带领一万人的军队,前去断截叛军的粮道,将军你只要率领大军在后面接应,边章肯定会因为人困马疲不敢出战,没过多久,襄武城不攻自破。”

“到了那个时候,叛军必然会放弃襄武城,退回羌人的根据地,届时我们可以汇集车骑将军、破虏将军,整合三军之力,与羌人开战,凉州的战乱很快就能被彻底平定。”

孙坚的策略略显复杂,却是长远之计,可周慎只是一介武夫,他听不懂孙策的计谋,于是乎果断地拒绝了孙坚的提议

按照周慎的说法,搞那么多花里胡哨的有何用,简单粗暴的围城不香么?

周慎长得不怎么样,但他想得美,他想凭借自己优厚的资本,与边章打持久战,反正自己有粮有兵,就这样耗着,等城中的粮草用尽,也就是他率军破城之日。

这就是典型的惯性思维。

自己犯蠢,以为别人也和自己一样蠢!

孙坚的建议很好,周慎不识货,倒是边章与孙坚英雄所见略同,被困在襄武城中的边章,趁夜派遣出一支部队,绕到周慎军队的身后,将其粮道截断。

周慎傻眼了!

没办法,周慎只能率军灰溜溜地打道回府,但是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

撤军的代价很大,为了躲避边章率军追击,周慎下令军丢弃辎重,加快速度逃离陇西郡。

正所谓祸不单行,当周慎率军撤离陇西郡之际,另一边,破虏将军董卓也跟着倒霉了。

董卓自作主张,他率军深入,准备绕到陇西郡的后方,给边章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