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是一种产量特别特别高的神奇作物,尤其是经过现代农业的各种培育改良之后的优质品种,配合成熟先进的种植技术,在其他诸如水稻、小麦等传统粮食作物还在为亩产1000公斤而努力时,这货已经在朝着亩产5000公斤的目标撒丫子狂奔了——当年放卫星一般亩产万斤的时代口号,如今竟然也有能真正实现的一天,不得不感慨人类的智慧和科技的神奇。

陈钰家大棚里种植的土豆,是专门为了适应北方气候培育出来的早熟高产良种。陈钰虽然对于土豆种植没有什么心得,但是他肯学习,又舍得下本钱,一开始就决定了采取滴灌+地膜覆盖的高效稳产种植方法,再加上有异能这张了不得的底牌,虽然在整个种植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小麻烦,但是最后的收货还是非常喜人的。不到一亩地的实际种植面积,产出接近6000斤的土豆,而且绝大多数都是个头硕大饱满的优良产品,换算一下,其实和夏天收货的地瓜产量也差不多了。

分拣的步骤从土豆被翻出来的那一刻就开始进行了,陈钰负责收集个头很小和表皮破损不耐储藏的土豆,这些土豆装进框里,回头放些干菜辣椒,有条件的在切一些五花肉或者肉皮扔进去,用酱油大酱什么的上锅一焖,就是一道特别好吃的下饭菜。剩下的好品相的土豆则装进编织袋里,等到一会儿统一收拾储存起来。

由于个头小的、有破损的土豆数量并不太多,所以陈钰前进的速度要比刘畅的速度快上不少,跟在后面的刘畅拾起一个巴掌长短,单个就足有一斤多重的大土豆,小心扒拉掉上面附着的一小团土疙瘩,忍不住有点叹气——同样是第一次上手种以前没种过的东西,这人和人之间的差距真是没法比,这么好品相的大土豆,放到平时那都是会直接送去食品厂做成薯条薯片,能给种植户增收的上等货,现在却是和那些个头小的一样,用来填肚子了,一想想这两者之间的差价,就有点让人心疼。

土豆装满一袋子后,也用不着陈钰他们来回搬运,就地放着就好,傅征看到之后会统一封口打包,放进提前修好的建议地窖里面。只是他力气大,百十来斤装满土豆的口袋,只要捆得结实一点,一趟运送个三四袋不成问题,反而是三个人捡土豆的速度经常跟不上运土豆的,需要傅征也加入拾捡的队伍中来平衡一下。

六千斤的土豆并不会都属于陈钰家,种土豆和挖地窖的时候,张大龙一家和孙健爷俩都过来帮忙过,当时就说好,等到土豆种出来了就一道用土豆结算。土豆虽然也能饱肚子,但是鲜薯的含水量非常高,正常情况下在计算粮食产量时,都是五斤土豆一斤水稻或者小麦这样来换算的,所以在付工钱的时候陈钰也从来不占他们的便宜,同样按照正常的粮食价格翻上五倍付给几家。陈钰图个心安,几家人都是心思正的,自然也念着他的好,如此有来有往,倒是走得更亲密的些。

刘畅和爷爷拿了工钱回家,至于回家之后是怎么个分配章程,会不会闹起来,陈钰自然没法管,也不会去管,只希望刘畅能更强硬一点,刘畅爷爷能拿的定注意,别一时耳根子软心也软,吃亏太多就好。

忙活了几天,自家的土豆都进了地窖,折算成工钱的部分也被各家拿了回去,陈钰和傅征终于能够缓口气,开开心心准备过年了。辛辛苦苦忙碌了一年,再加上年都不是什么好光景,大家心里的这根弦始终崩得紧紧的,来回算计着家里的粮食够不够吃,取暖的煤炭够不够烧。和以前相比,哪怕当时是贫困村贫困户,但好歹能等来补贴,勤快点的想着借助补贴款和技术指导脱贫,懒一些的躺在炕上等着接钱,就算不去批判那些好吃懒做的,但好歹心里都有个盼头。不像如今,补贴款没了影子,技术指导没了消息,甚至要是自己不肯出力气,就算饿死了冻死了也没啥稀奇,家家户户都觉得日子过得紧巴巴惨兮兮。

可就是在这样的时候,反而让所有人都开始珍惜起每一个传统节日来,这些有着一定象征意义的节日,像是一个个的节点,提醒着大家时间的流逝,人们在这艰苦了很多的日子里,反而找回了好多年前对于过节、过年的期盼。

“来来来,开始列菜单啦~”陈钰也有点小兴奋,天灾降临后的第一个年头,他和傅征过得还不错——当然,和村里大多数家庭比起来,因该说是相当不错。重生伊始心里的阴霾已经在这一年中渐渐散去,哪怕日子与从前相比整体偏向困难,陈钰的精神头却显得更好了。

拿着粮食来换鱼的村民有的觉得太贵,讲价又始终达不到心理预期,气哼哼转身就走;有的却觉得价格可以接受,再看看那鱼却是新鲜,一下子买了三四条。对于村民的各种反应,陈钰从头到尾没说什么,买卖之前凭自愿,买卖之后钱货两清,这种情况最是省心省力,至于对方会不会有什么不满,他也懒得却多加考虑了。

入冬之后,因为隔三差五的大雪的影响,村里的集市时间变得非常不稳定,平均下来每个月也就能赶上两次就顶天了。好在过年之前的这一次,老天爷给力,连着好几天的大晴天,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