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转瞬即逝,就像手中的黄沙,根本抓不住。

转眼间,刘飞扬来到平湾,来到大东堰,已经是一年多了。

大东堰的变化,虽然在缓慢的改变着,但是在时间的积累下,还是有了很大的起色。

通村入组的道路修建完毕,正在规划实施的大东堰桥也是破土动工了。

大东堰被平湾河所环绕,只有东边一条路通向镇里。

而且作为偏远村,距离镇中心较远,老百姓平时上街也不太方便,但是相比较而言,李楼镇的镇中心距离大东堰就相当近了,所以大东堰的群众一般都喜欢李楼镇赶集,而不愿意去平湾镇。

可问题是,距离李楼镇的镇中心,就需要过河。

过河的桥,之前就是一座木桥,很是危险。

得益于这次的扶贫政策,危桥现在要拆除,并且争取到了上级的政策资金项目,要开始重新修建大东堰的大桥了。

这座桥一旦修建好,将会造福附近三个村,七八千村民群众。

除此之外,丰泽桃园的种植管理也是在常规运转的阶段。

幸福大院的修建成功,再加上镇敬老院的改造提升成功,让刘飞扬第一次感受到了扶贫的真正意义。

像张奶奶这样的弱势群体,有4户9人,都是成功入住了幸福大院,还有13户13人的独身五保老人,入住了镇里的敬老院。

这样最为艰难的群体的生活得到了保障,才让刘飞扬发自内心的感觉到了幸福。

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来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刘飞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而且,这还不够。

在之前的培训结束了之后,李刚终于是动了心,他专门找了刘飞扬,决心开始种植香菇。

香菇也是复阳县的传统优势产业,有稳定的销售市场和成熟的种植技术。

发展香菇产业,也算是稳赚不赔的生意,只不过净利润率没有那么高就是了。

但是这个钱挣得踏实,不用害怕担风险。

“小刘书记,我老李再信你一次,也给自己一次机会,我还真就不信了,我就老走霉运,就不能转运一次?”李刚骨子里还是有股折腾劲的,不然也不可能说出这番话来。

刘飞扬哈哈大笑:“老李,就冲你说这番话的份上,我怎么着也会一直帮你,支持你,一直到你走运为止。”

“而且,我能够感觉到,你马上就要转运了。”

“借你吉言!”李刚下定了决心,无论如何,都要靠着这一次的香菇来翻身。

李刚来找刘飞扬没两天,韩夏就找来了。

韩夏的家属穆强也是个不安分的主,早年都在南方打工的他,接受新政策的能力要比韩夏强多了。

韩夏后来和穆强商量这事的时候,穆强当即就表示有发展想法。

其实本来哪怕是没有政策,穆强也想着要发展点什么,种点或者养点什么东西,因为他本身就卧病在床,家里的老父亲也患有大病,相当于家里几乎没有任何的收入来源。

现在只能依靠着韩夏,而在家里,韩夏也不能走远。所以综合起来看,还是待在家里种地发展产业更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为靠谱。

这样既可以让韩夏留在家里,照顾家里人,还能靠着种地的收入养活一家老小。

所以韩夏在参加完了培训之后,也专门找上了刘飞扬。

刘飞扬为此,还专门去了穆强家一趟,和穆强专门商讨如何发展产业。

想来想去,穆强提出了种植蔬菜的想法,原因很简单,韩夏种植蔬菜也颇有心得。

而且,为了避免赔钱,承担额外的风险,穆强和刘飞扬商量的结果是,不流转土地,而是选择将自己家的地整合起来。

此外,他堂弟,他大伯家的土地,他们也可以租种过来,他大伯家一家常年在外务工,几乎都不回来。这么多年,其实也是穆强一家帮助他们种的地。

这样算下来有四十多亩土地,而且两家地紧挨着,有整合起来发展的优势。

而且,穆强和韩夏已经选好了种什么了。

种葱!

其实刘飞扬对于穆强和韩夏的这个选择,多少有些诧异,因为种葱成功的例子很多,但是失败的例子更多。

种葱是技术含量比较低的一种,家家户户都会种。而家家户户都会种的后果就是容易生产过量,然后大葱滞销,卖不出好价钱,然后赔钱。

李刚之前就是想要靠着种葱翻身,但是没想到,最终那些大葱最终还是滞销了,最终赔的一塌糊涂。

这就是群众自发性种植的不可取之处。

“种葱也不是也不行,但是我建议你们最好要提前找好渠道,然后不要只是种植大葱这一样。”不过最终刘飞扬也到底没有打岔。

因为原因很简单,穆强家种的少,只有四十多亩,无论是挣钱或者赔钱,都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而且,穆强也给刘飞扬说了,他不可能只是选择种葱这一样,而是会选择白菜和大葱两种。

因为种植白菜也是韩夏的特长之一,农村的女同志,尤其是年纪稍微大一点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