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命,而这个人不是别人,是他的亲小姨呀!

“小姨的事,你们下手也太狠了些。”他招朱恒、王斌来王府暖阁议事时,如此埋怨道。

朱恒辩解:“那也是不得已呀。莫非我们能眼睁睁地看着窟窿越溃越大,最后把咱们这条大船给沉掉?”

朱高煦叹了口气。“不管怎么说,隐患是消除了。你那个陈定,有两下子。”

“他是咱乐安在北京城的一个眼线,日后用他的地方还多着呢。”朱恒道。

“赏赏他吧。”

“喏!”

“这回三弟那边弄砸了,形势又回到了原点,东宫一家独大,很难撼动啊!”朱高煦有几分气馁。

“臣看未必。”朱恒道。

“此话怎讲?”

“圣上自从上回得病,据说龙体一直未见痊愈,又断断续续躺倒了好几回。毕竟六十五岁的人了,也许,他的阳寿真的快到头了呢。”

“我们还会有机会么?”

“当然有。一旦皇帝晏驾,我们就可以公开与太子争天下了。太子虽说顶着个正统的名号,他在军中的人脉却远不如殿下您。他无非是靠着三杨和蹇义那几个文臣,莫非这几块料的本事还能大过当年建文帝身边的齐泰、黄子澄和方孝孺吗?圣上当初可以清君侧,真到了那天,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大王为何不可以有样学样?”

“说的好,靖难!”

“所以嘛,我们要随时做好准备。”

王斌道:“青州中护卫早已枕戈待旦!”

“关键是消息。”朱恒一语道破。

“消息?什么消息?”朱高煦问。

朱恒道:“皇帝身体状况的消息。一旦皇帝病重或归天,我们必须第一时间知道。这种关键时刻,谁掌握了消息,谁就得了先机。”

朱高煦疑惑。“这种消息来自宫中,谁能给我们?黄公公么?”

“黄俨已经上了我们的船,想下也下不去了。他是宫里的权宦,虽说势力不如早前了,但总还是有能力把消息第一时间传出来,只是他却没有渠道把消息及时送到乐安。由于小德子深涉谋反案,如今中官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那如何是好?”

“乐安得派一个可靠的人,潜伏在京城,与黄公公保持联系。一旦京城生变,马上回来报信。我们便可以借口奔丧,带兵勤王,清君侧。”

“可靠的人?你那个陈定不是就在京城呢吗?”

“他只是个看房子的,分量太轻。充当眼线尚可,让他代表乐安,黄公公会觉得咱们轻慢了他。再说了,他也调动不了咱们在天津卫的资源啊。”

“这话也是。那派谁去呢?”

正说着,二王子朱瞻圻走进暖阁。

朱高煦对朱恒和王斌道:“还没跟你俩说呢,去年八月瞻壑过世,世子位一直空置。父皇刚刚来了圣旨,准瞻圻袭汉王世子。”

朱恒和王斌朝朱瞻圻拱手,齐声祝贺:“恭喜世子殿下!”

朱瞻圻还礼。“瞻圻还望二位日后多多支持!”他转向朱高煦。“父王,你们几个嘀嘀咕咕,在聊些什么?”

朱高煦道:“我们在聊京城的事。朱先生建议,我们应该往京城派去一个牢靠的人,随时给乐安发回朝廷的动态。”

“父王打算派谁去?”朱瞻圻问。

“还没想好呢。这个人必须有些分量,能够调动资源,并与黄俨公公对上话。”

“父王,那就让孩儿去吧!”朱瞻圻毛遂自荐。“您说的这几条就是给孩儿量身定做的。”

“你去?你勇于担当,这是好事。可是,瞻圻,你如今已是汉王世子了呀,亲自去京城卧底,会不会太过冒险?”朱高煦有几分舍不得。

“父王,正因为孩儿是世子,孩儿才要替父王分忧。父王在孩儿的年纪,已经横刀跃马,征战在靖难战场上了。孩儿至今寸功未建,为何就不能像父王当年一样,冲在第一线呢?”

“说的好,不愧我朱高煦的儿子!”

朱恒对朱高煦道:“世子志存高远,大王不妨让他去历练历练。再说了,黄俨是什么样的人?挺矫情的。也许只有世子殿下这样的身份,才有与他对话的资格。”

朱高煦点点头。“倒也是。”

朱恒继续打消主子的顾虑:“至于世子的安,殿下尽可放心,臣让陈定跟在他身边,随时保护着他。”

王斌道:“臣再派俩亲兵跟随世子。”

“好吧,瞻圻,你就亲自去吧,”朱高煦被说服。“记住,隐姓埋名,一定要低调小心。”

“儿臣明白,父王。”

“那你准备准备,尽早出发。”朱高煦转向朱恒。“先生运筹帷幄,我们一定能决胜于千里之外!”

“这赖上天庇佑,大王洪福齐天!”朱恒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