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朝。

大臣们早早地来到奉天门前的平台处。三大殿既已被焚,奉天门便成了正式的临朝场所。朝臣们文左武右,东西相对站立,等待新君朱高炽到来。

众人皆已换上了吉服,唯有武将领班张辅和内阁首辅杨士奇仍然戴素冠,穿麻衣。

大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先帝大丧已过二十七日,按制该改换成吉服了啊,怎么他们两个还戴孝?”

“我们穿吉服,他俩素冠麻衣,这不是让大家难堪么?”

……

张辅和杨士奇一脸肃穆,对众人的指点议论置若罔闻。

皇帝的御座设在奉天门正中。

五名锦衣卫力士手举五幅伞盖,四名力士手举四幅团扇,在《元平之章》的乐曲声中,自东西两边进入奉天门,在御座金台前交叉往来,然后站到金台左右两边。两名内使,其中一名举华盖,上到金台之上,护住御座;另一名手执武备二扇立于御座后面正中。

锦衣卫力士和内使各就各位后,新帝朱高炽走出,他的龙袍外罩着一件麻衣。

皇帝在御座上坐下,乐止。

内使捧着一尊香炉,香炉上刻着山河图样。他把香炉放置到皇帝面前的宝案上,奏禀:“安定了。”

朱高炽点点头。

内使高呼:“鸣-鞭1

净鞭三声。

文武百官在鸿胪寺卿的带领下,朝朱高炽所在的金台御座行一跪三叩首大礼。

朱高炽一一打量着大家,目光落在张辅身上。

“英国公1朱高炽点名道。

张辅出列:“臣在1

“先帝丧期已满二十七日,大臣们皆已按制换上了吉服,为何你与杨士奇仍然服孝?”

张辅奏答:“张辅一生追随先帝。张家世受皇恩。臣无以为报,唯有继续为先帝服孝,以表思念之情1

朱高炽感慨:“张爱卿是武臣,知礼节却胜过六卿啊1

大臣们皆面呈愧色。

朱高炽:“张辅听旨1

张辅跪地。

朱高炽:“英国公张辅掌中军都督府事,加太子太师,恩赐爱卿领取两个职务的俸禄,太师俸禄从北京仓支取1

张辅叩首:“臣张辅谢陛下隆恩1

(本章未完,请翻页)

“平身吧。”

张辅起身,归列。

朱高炽道:“今日早朝,朕要向诸位宣布一件事。”

大臣们都聚精会神地听着。

“凡是因效忠建文帝而被诛杀的大臣,一律平反。罪臣的家眷,被罚没为奴者,一律赦免,并发给土地,让他们安居乐业。”

礼部尚书吕震出列。“陛下,臣有话说。”

“讲1

“先帝尸骨未寒,陛下便匆匆为建文罪臣平反。先帝在日,他们可都是被定为奸党的呀1

朱高炽道:“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忠于建文帝,就算是‘奸臣’了吗?他们忠于的并不仅仅是建文,他们忠于的是我大明朝埃朕倒是希望这样的‘奸臣’多一些呢。朝廷不礼敬忠义两全的臣工,莫非还要表彰李景隆之类背叛主子、临阵倒戈的贰臣不成?”

“可是皇上……”

“不要说了。”

吕震尴尬地归列。

朱高炽:“蹇爱卿1

吏部尚书蹇义出列:“臣在1

朱高炽问:“齐泰和黄子澄有无后人?”

蹇义奏答:“臣不知。”

刑部尚书金纯出列:“启奏陛下,齐泰有个儿子,当时年仅六岁,所以免死,被罚戍边。”

“赦免齐泰之子,把他接回来吧。”

“遵旨。”

“方孝孺可有后人?”朱高炽又问。

大臣们面面相觑,低声议论,方孝孺是被灭了十族的呀,哪里会有后人?

“好好查一查,”朱高炽指示。“方孝孺是天下读书人的种子。方家的骨血,但分尚存,一定要找到1

蹇义和金纯齐声:“喏1

朱高炽道:“还有当年的兵部尚书铁弦、御史大夫景清、北平布政使张昺和北平都指挥使谢贵等,他们也都是铁骨铮铮的忠贞之士,这回一并予以平反了吧。”

“遵旨1

内使高呼:“有本启奏,无本退朝1

再无人出列。

銮仪卫官高呼:“鸣-鞭1

静鞭三鸣。

众朝臣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1

朱高炽起身,在内使与锦衣卫力士的簇拥下,离开了奉天门。

众朝臣齐声:“臣等恭送陛下1

(本章未完,请翻页)

晚上,乐安城朱恒家的一间密室里,密室正中靠墙摆放着一张条案,条案上立有三个牌位:中间的是“先考北平布政使张公讳昺”;两边各一:“张夫人刘氏”与“先妣张朱氏”。

朱恒跪在条案前,向牌位泣拜:“爹,娘,大娘!你们在天有知,朱高炽给被冤杀的建文朝大臣平了反,其中就有爹爹1他连磕三个头。“尽管如此,尽管新登基的这个朱高炽尚存仁慈之心,可你们的深仇大恨,儿子还是一定要继续给你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