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自身开发的软件,都工作在网络底层、或者服务器等幕后节点上,没有用户端的困扰,AIASG的软件迭代,不仅速度极快,甚至可以动用自身的算力,运行虚拟环境,并行测试若干不同的解决策略。

实践中,对普通的运行时错误,完成“错误提取——定位——分析——解决——测试——发布——验证”的一整套流程,甚至只需要短短的五分钟。

而且这五分钟里,有四分钟,都耗费在部署更新、服务器重启上。

功能如此强大的AIASG,面对这样的系统,软件开发者的工作性质也随之而变。

正如传统软件开发的流程,总要从“需求分析”开始,设计师需要用户来描述需求,然后着手工作,AIASG的软件开发则正相反,需要设计师来陈述需求,往往都是为其他软件提供底层支持,接下来的一切,都可以交由人工智能来完成。

目前,以AIASG的能力和资源库,能开发的软件暂时还很有限。

譬如线上游戏、或其他包含图形用户界面的软件,因为人的因素在其中占比太高,AIASG仍无能为力,但作为后端软件系统的开发者,以方然的观察,即便这套系统还不甚完善,开发成本恐怕也大大超出传统的软件开发团队,考量其长远趋势,这显然是一个颠覆行业规则的新事物。

AIASG的运行成本,细节不清,但结合“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内部账目,总的开发经费至少在几十亿马克。

但这几十亿马克,换来的,却是永不疲倦的软件制造机。

参与研发AIASG系统的程序员、设计师们,是否有考虑过,自己正在创造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会不会想到,这样的系统迟早会反噬自身,将绝大多数IT领域就业者的岗位消灭殆尽,甚至让创造了自己的那些人也丢掉工作;

以AIASG目前的能力,这,似乎还是天方夜谭,但结合若干年的自身所学,方然却战栗的想到,

制造软件,与制造AIASG自身,这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

人工智能,基于人工智能的软件开发系统,一旦从无到有、具备了开发应用软件的能力,或迟或早,决策者总归会想到,可以让这样的系统自我完善,甚至,自我演进出更高效,更强大的新版本。

即便这样的软件系统,与应用软件的开发难度完不同,但假以时日,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改进,这样的系统,迟早会出现。

一旦事情发展到那一步,当AIASG能完善、强化自身时;

IT研发者的末日,就会降临。

费尽心思开发新产品,抢自己的饭碗,这样的自掘坟墓,似乎但凡有头脑的人都不会干。

但在彼此竞争的行业态势面前,你不做,自然有别人做。

何况在开发者眼中,早期阶段的AIASG,毕竟还太简陋,充其量只能以极快的速度重复人类劳动,从已有的模块库中抽实例填充到架构,能开发的软件,也局限于不直接与用户、而是与其他计算机系统打交道的那种。

然而他们有没有想过,当能够自我完善的AIASG系统被开发出来,可想而知,在浓缩人类智慧的IT领域,人的工作都被计算机所取代,社会其他的行业领域,抛开某些不可言说的第三产业,和完依赖人来实现价值的工作,还有什么样的岗位无法用计算机来顶替人类员工呢;

岗位,本质上分为两种,一种是直面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譬如矿工,譬如码农。

一种是为人提供享受,为人提供服务,譬如演员,譬如医生。

在前者,毫无疑问,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迟早有一天,所有的此类岗位都会被AI所取代。

在后者,看似高枕无忧的服务业,即便没人会喜欢看一群机器人翩翩起舞,也不会习惯与一堆钢铁和橡胶交流;但,考虑到这些服务者,收入本质上来源于顾客的支付,而顾客的收入来源,最终必定会追溯到第一类岗位,结局就非常简单明了:

第一类岗位消失,也就意味着,第二类岗位随之而消失。

一个村子的村民,不可能都靠给别人洗衣做饭来谋生,这是不言自明的事实。

当人工智能极度发达,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岗位都一去不复返时,这些人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也将极度萎靡,继而彻底消亡。

当用户彻底丧失了支付能力,他们的需求,没人会在乎。

软件工程领域的远景,就是如此,面向计算机的软件越来越多,直接面对用户的软件则越来越少,即便这越来越少的面向用户的软件,最终,也完可以由“那个人”自己说了算,借助高度智能化的辅助开发系统,实现自给自足。

人工智能对社会的渗透,已抵达IT领域,这种反噬,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历史上每一次科学技术的变革,都极大提升了生产力,即便大量取代了人的体力、和机械性的重复劳动,又会创造出更多新的工作岗位;然而这一次,汹涌而来的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不仅将无数传统的中低端岗位绞杀殆尽,更迟早将成为自身的创造者,将人从生产循环中彻底驱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