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第三更!
——————————
刚想到这,吴凡就暗骂了自己一句“混蛋”。崔莺莺写信给自己,备述离别相思之苦,自己反倒思想上开小差,去想那个和自己毫不相干的女人会是什么身家背景。唉,真是混蛋透顶啊。
这么想过,吴凡连忙收回心神,正好自己现在无事可做,便提起笔来写了一封回信。
信内容备述自己现在一切都好,好得不得了,受伤的情况当然不能和崔莺莺提起半字,以免崔莺莺跟着担心。再有就是嘱咐崔莺莺对这个新姐妹不要过于信从,毕竟对她还不了解,当然更不要慢怠人家,以免显得我们待客有失。信的末尾,吴凡免不得要挑逗一下自己的这个新娇妻,声言自己常常回想二人那一夜的缠绵,历历在目,让崔莺莺做好准备,回去后为夫定要与你大战三百合,不至天明决不罢休!
信写完了,交给军特定的信使,接下来用不了几日,崔莺莺就会收到自己的去信。
至于这个信使,绝对是个特殊人物,在送信的过程绝不会生出什么变故以致书信无法送达。只要接到书信,数日后肯定会送到指定人的手上,比带有高额保价的e还要精确准时。
这就是游戏世界的魅力了。
押下吴凡静待养伤不表,再说洛阳城的情况。
先不得不提一下孟津港,这只是一个带有港口的偏僻县城,一如王匡事前了解的那样,城墙破败,年久失修。将其拿下后,就可以成为进逼洛阳的绝佳战略据点。
于是,王匡统率十余万联盟军抵达孟津港后,立即开始实施强攻。
不过,让王匡始料未及的是,他们这一路人马的行军路线早就被董卓帐下军师李儒所掌握,董卓听从李儒建议,派吕布部将张辽引三万人马赶来孟津坚守。
双方兵力虽然差距悬殊,然而,张辽却是勇武兼备,智略过人,不愧为三国名将的翘楚,仅以部下三万人马,就将王匡十余万人死死地挡在孟津港外。
强攻数日,王匡在乱军被箭矢射成重伤,部下穆顺在城墙上被张辽所斩。直到虎牢关被联盟军攻克,董卓急令张辽撤兵洛阳,王匡这路兵马才算好不容易占领了孟津港。
而后的事态展与历史再一次产生分岐。董卓在袁绍这一路兵马尚未对洛阳形成合围,孟津港的王匡军还没来得及赶来洛阳之际,就命华雄,辽张,高顺三人为突击先锋,趁着夜色率领手下近十五万兵马突围冲出洛阳,跑到长安去了,以长安东面的潼关为屏障继续死守。
临逃之际,董卓并没有火烧洛阳,不是他不想,而是实在没有时间搞这么大的工程。
至于先前围攻长安的刘焉,马腾和张鲁三路兵马,由于蜀黄巾残党趁刘焉出兵之际四处作乱,刘焉便率兵回去平叛。剩下马腾和张鲁两路兵马不过三万余人,对深沟坚墙的长安根本构不成威胁,于是在董卓逃回长安之前,这二人就已经先后撤回各自领地。
至于各路诸候最为关心的献帝,他的处境更是与历史背道而驰。董卓在逃离洛阳之前,曾经派兵进宫四处搜寻献帝下落,献帝一时情急,竟然藏一个奴婢的衣裙下面。奴婢虽然吓得战战兢兢,面如土色,怎奈那些士兵来去匆忙,竟是没人现她身下的异样。
献帝因此得以留在了洛阳,并在董卓逃出洛阳第二日,齐整衣冠,在金銮殿上正襟危坐,接受以袁绍为的各路诸候参拜。卢植,荀攸,王允,皇甫嵩,朱儁等一班朝臣自是仍然留在献帝身边。
这么一来,洛阳就成了名符其实的天子之都。独立于所有势力,又凌驾于所有势力。有了引董卓进京,为乱京城这个前车之鉴,献帝在荀攸的建议下,命皇甫嵩和朱儁两位武官开始征募兵马,勤加训练,以免洛阳再陷兵乱之苦。
当然,这些就是后话了。
在金銮殿上接受了以袁绍为的各路诸候参拜后,献帝论功行赏,对这次反董联盟的各路诸候都有封赐。其袁绍由于身为总盟主,统领诸候联军反董有功,被献帝加封为羽林郎将;曹操由于檄联合诸候功劳最大,不仅加封为五官郎将(和羽林郎将同级,但排在羽林郎将前面),还被免除陈留一地三年赋税。
其它诸候或是加封为州刺史,州牧,或是免除几年领地赋税,总之都有封赏。
封赏完毕,各路诸候纷纷叩谢恩。随后,曹操不知是出于感激吴凡的救命之恩,还是欣赏吴凡的武勇,向献帝具奏由于吴凡在虎牢关前打伤吕布,因而联盟军得以攻下虎牢关,并迅挥师洛阳,在联盟军对抗董卓军的整个行动,实属功不可没!
曹操的这种类似行为并非是吴凡穿越后引起的蝴蝶效应而催生。历史上,关羽的汉寿亭候就是曹操给争取来的。
献帝听曹操说完后,也觉得这个素未谋面的吴凡颇有些本事。但在具体加封什么官爵上却是伤了一番脑筋。原因就是吴凡现在籍籍无名,出身平民,又是在袁绍这么一个地方诸候手下听命,封得官爵太高了反而与身份不符。与王允和荀攸二人商议一番后,最终决定,给吴凡一个称号。吕布号称飞将军,但那并不是官方批准的正式封号,是民间的习惯性称谓,而吴凡从现在开始就有了一个官方批准的正式封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