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颎窃喜,他一直在为此事焦虑不安。先前他极力促成元、李联姻,不遗余力地操办婚事,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想通过元氏来说服李丹给关陇汉人平反昭雪,但时机未到,急也急不来。谁知他不急,有人急,杨素利用争功一事挑起矛盾,继而韦孝宽推波助澜,把李丹逼得没有退路了。

李丹若想赢得這场大战,需要求助于宇文氏和武川人,因此他要竭力缓解双方之间的矛盾,但他若想在战后巩固自己的朝堂地位,则需要拓跋氏、独孤氏和关陇汉人的支持,因此他又需要找个机会把這事解决了。现在這两个矛盾交织在一起,急切间找不到万之策,李丹因此一筹莫展,头痛欲裂。

高颎、苏威等人马上献出了上中下三策。

上策是杀了杨素,平息纷争,以便上下齐心先打赢這一仗;中策是把皇帝和皇太后拉出来,居中调停,缓解矛盾;下策是凭手中权柄力保杨素,和武川人正面冲突,把头痛的事率给宇文氏,让皇帝和宇文宪来解决這件事。

三策各有利弊。李丹一看头更大了,直接问他们,“你们认为何策最好?”

四个人一致倾向于中策,让皇帝和皇太后出面,武川人不敢不给面子,這样可以救下杨素。皇帝和皇太后救下杨素,其实也等于表明一个态度,皇帝虽然因为形势所迫。不再追究宇文护昔年犯下的罪责。但也不能让那些遭受宇文护打击的人永世不得翻身。這是皇帝向争斗双方发出妥协地信号,希望大家各自退一步,共度难关。有些事以后一定会解决。有了皇帝這个承诺,骤然激烈地矛盾会因为双方利益得到保证而迅速缓和下来,事情也随即可以得到解决。

李丹遂取中策,派高颎、元岩回京禀奏皇帝和皇太后,讨取圣旨,自己则亲自赶往夏阳津前线。请大司马宇文宪出面劝说武川人。

宇文宪得到了于翼、尉迟运等人的书信,对斩杀杨素一事并无异议,在他看来,李丹和大行台没有任何理由袒护杨素,這件事自韦孝宽做出决定后,已经结束了。

李丹赶到夏阳津,详细解释了杨素争功一事,认为杨素没有罪责。韦孝宽、于翼等人在這件事的处理上有失公允,严重打击了将士们地士气,“我已上奏陛下和皇太后,请求赦免杨素。同时恳求齐公出面予以劝解,尽快把這件事平息了。不要再激化矛盾,让事态失去控制。”

宇文宪闻言,顿时怒气上涌,差点要厉声指责李丹,但他强自忍住了,阴沉着一张脸,沉默不语。

自你出任宰辅以来,你都干了什么?把大周的疆土任意出卖,不但不感到愧疚,还振振有词,你想过這些土地都是大周人用生命和血汗夺回来的吗?如今你变本加厉,把一件最简单不过的事复杂化。为什么不杀杨素?很简单,你要替独孤氏和关陇汉人伸冤,這些人复出朝堂后,你的实力就增强了,可以帮助他们算算宇文护的老账。宇文护一旦被彻底否定,他地子孙后人和亲信臣僚都要受到牵连,宇文氏要分裂,而很多武川人也会遭到打击,如此一来,你就可以控制军队,可以像宇文护一样独揽权柄了。你這点花花肠子瞒得了谁?

杀了杨素,這件事结束,在军中也不会激起任何波澜,相反,赦免杨素,推翻韦孝宽和于翼等人的决定,才会激化矛盾,让事态失去控制,让大军士气遭受重创。你以为這世上只有你聪明,别人都是白痴吗?你那张嘴就算能把死人说活了,我也不会相信你。

李丹从宇文宪那双眼睛里看到了杀气,但他不怕,他手上握着宇文宪的命脉,你宇文氏若想保住国祚,你就要听我的。

“事关重大,我得好好想想。”宇文宪说道,“请秦公到偏帐休想一下。一个时辰后,我给你答复。”

李丹也不想逼他。宇文宪在宇文氏和武川将领中拥有崇高威信,目前在大周,说话最有份量的人就是他了,只要他答应了自己的要求,后面的事就好办了。

“杀了他。”达奚震还没等宇文宪把话说完就跳了起来,“齐公,你若再忍让下去,不但性命危险,就连宇文氏国祚都危在旦夕。”

“是啊,自古以来,辅弼大臣为了独揽权柄互相残杀的事太多了,数不胜数,你今日不杀李丹,明日必被李丹所杀。”贺拔纬接着达奚震地话说道,“秦公的背后有两位皇太后的支持,当今皇帝对他又言听计从,這一仗假如打赢了,功劳肯定都是他的,而你处境则更加艰难。自晋公宇文护死后,你代替了晋公地位置,但因为皇太后和皇帝害怕你是第二个晋公,都不敢信任你,随即给了秦公异军突起的机会,而秦公不是一个人,他地背后有陇西人,有关陇汉人,还有拓跋氏,

十几年来饱受晋公的打击,对宇文氏和武川人恨之入要找到机会,势必疯狂报复,到了那个时候,齐公悔之晚矣。”

宇文宪趴在案几上,双手托腮,呆呆地望着放在案几上的战刀,理智在一点点崩溃。

“晋公临终前的最后一击,已经给你铺了路。”宇文盛犹豫良久,决定支持此议,“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