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高的方桌前,趴着三个小孩。

余晓燕看着杨宕勇从里屋搬出一叠杂志,很是不满。

“勇勇,你怎么不写作业?”

杨宕勇从一堆杂志里抽出一本,头也没抬:“哦,我作业都写完了,书包里有我的寒假作业本,你要不信可以自己翻。”

余晓燕不信,真打开杨宕勇的书包,将寒假作业册取出,一页页翻过去,上面果然写了答案,说做完当然没错,只是那字让她不忍目睹。

余晓燕翻他作业时,杨宕勇也在翻着杂志,眼神有些发呆。

里屋是父母的卧室,家里一共就两间房间,里面一间比较小,外面一间比较大,平日里杨宕勇跟弟弟是睡外间,父母睡里间,这两天杨宕勇感冒了,害怕把病传染给杨宕迪,于是弟弟跟着父母睡。

父母的卧室里是书!

只是那些书不是一排十多本的马列著作,就是各种领袖著作,然后还有好几大本字典、辞典,英汉、俄汉字典,通信的,雷达的,遥控的,遥测的……好家伙,满满两书柜专业图书!

看看书名杨宕勇就觉得有些眼晕。

不管一年级的语文数学,杨宕勇都已经彻底掌握——对五十岁的学渣来说,这并不值得炫耀。——他现在想温习下自己曾经学过的知识,看看能不能回忆起来,只是看着那些大块头,杨宕勇就觉得这难度未免太高。

政治理论?

杨宕勇不想研究这些东西,满嘴术语的史书上都没获得好名声,一顶本本主义的帽子很适合那些人戴。

后面还要走特色道路呢,学那些东西是准备被人称呼老古董?

专业知识?

是有关通信工程的,这倒和父母工作有关,可跟自己学的无关啊?!

杨宕勇有关电学方面只知道串联并联,其他都还给了老师,看这些专业图书,怕是不比看天书容易几分。

选了半天,最后杨宕勇选了一叠杂志。

七八年的《无线电》。

杨宕勇记得这个好像是科普杂志,自己应该能看懂些。

现在不是二十一世纪,家里没手机,也不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家里没电脑,不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街上没电子游戏机,连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都不是,马路上还没穿着喇叭裤抱着录音机跳舞的人。

现在是七十年代,满街不是灰色,就是绿色,或者是黑色、白色,颜色单调的如同现在绝大多数的照片。

娱乐?除了棋牌,其他不存在的。

就算存在,杨宕勇也不想把时间浪费在那上面。

他已经后悔了三十多年,这一次,他不想再后悔。

杨宕勇想学习,学一切有用的知识。

只是父母这里大多知识高深到他还没资格学。

《无线电》,七十年代的科普杂志。

杨宕勇觉得自己这个八十年代的高中生,后面又经历过电脑、手机洗礼,应该还能看懂一些。

只是拿着手中的杂志,虽然还没到发出人生三问的地步,杨宕勇也觉得有些发闷。

这是《无线电》七八年第二期,用不着查字典,里面的字杨宕勇都认识,就算有些笔画复杂,可看偏旁,联系上下文,他也知道什么意思,相信给那些字标个拼音,也不会有太大偏差。

可这些认识的字组合起来……

“反馈及在电视接收机中的应用”。

“当我们分析电路时,常常会碰到‘反馈’这个名词。对于初学者来讲,往往由于对反馈认识不清而成为分析电路的‘拦路虎’……”

好吧,这篇文章里面所描绘的直流反馈,交流反馈,直流交流的意思自己还是明白的,电流、电压、回路,自己也明白,可晶体管的漏电流,工作点的漂移,还有一堆符号是什么鬼?

杨宕勇只觉得自己看得头昏眼花。

杨宕勇只得安慰自己,电视机用得着的原理太高大上,现在的自己还理解不了。

于是往下翻下一页。

“CMOS数字集成电路介绍”

杨宕勇知道集成电路是什么,电脑、手机用得着的东西嘛,只是介绍,而不牵扯太深,这个好,这个可以看看。

结果……

反相器、传输门、P沟管、N沟管、栅极、源极、等电位、高电平……

杨宕勇心底早已泪流满面:我怕是读了个假的高中。

高中毕业为了工作还学过电工,多少还知道点电气知识,可为什么七十年代的《无线电》,自己居然看不懂?

杨宕勇心中发出愤怒的嘶吼。

余晓燕觉得杨宕勇脸色不对,看杂志居然看出苦大仇深的架势,不禁好奇问:“你在看什么?”

“无线电。”

“好看吗?”

余晓燕拿过一本,封面看起来很不错,翻开,里面有几张照片,除了照片,完看不懂。

杨宕勇绝望的放下杂志。这东西必须跟实物结合起来,再做做实验才有助于自己彻底理解,光看文字?

还是算了吧。

这一点余晓燕与杨宕勇有共同语言。

余晓燕只是翻了两页,就觉得没意思,嫌弃地将杂志丢到了一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