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环境下的气流模拟并不算太复杂,况且在跃迁过程中,空间站内部更是保持着静止的状态。

十分钟,女娲就已经将这些种子挥发气体的数量,以及各个标记地点之间需要的时间部计算出来,包括路天需要的气体体积曲线图也同步到息屏幕上。

路天看着这些数据,脑海中回忆起管氏调配的知识。

管氏调配同样作为传统的调配流派之一,它们之间很多基础理论都是共用的,而且关于气体调配的工艺,管氏调配中也有详细的记载。

气体调配容易受到气流和温度的影响,因为气体密度的原因,它们往往需要依靠外界稳定且持续的气流将挥发的气体带到需要反应的另外一种材料前。

但同样也是因为气流持续不断的影响下,种子挥发出来的气体往往不会停留太长时间,他们在到达到达下一个标记地点以前,两种气体的反应就会结束,然后它们会随着气体到达下一个标记点继续反应。

路天现在要做的,就是根据管氏调配将各个阶段的反应数据填入到女娲提供的气流模型中。

“丁工,按照模型顺序,每种作物帮我取3颗种子。”

“稍等,指挥官。”

张朋文看着忙碌的路天,却一点忙也帮不上。

气体调配这种调配手法他听说过,种子储藏中心的储存机制确实完美的符合了这种特殊手法的各项条件。

可是,路天又怎么知道并且判断两种气体的反应终点呢?

说实话路天也不知道。

管氏调配中没有任何关于红月的记载。

但是路天想着,既然没有条件,那就创造条件。

丁风磊很快将种子取过来了。

“张工,丁工,我需要你们帮我准备五十三套同规格的电子滴管,并且将他们连接到同一个接收容器中去。”

“同时我还至少需要5300标准溶液。”

“我们去准备。”

张朋文和丁风磊立马行动起来。

路天看着两天,没有停顿的继续下达指令。

“女娲,以左风道第一颗种子的挥发气体量标注为1个标准单位,换算剩下种子的气体挥发数量,精确到小数点后十位。”

“以第一个标记点到第二个标记每一秒的气体流量为一个标准单位,换算剩下标记点之间一秒内的气体流量,精确到小数点后面六位。”

“指挥官,指令收到,正在换算。”

在女娲换算的过程中,路天仔细的用仪器将这53颗不同的种子分别研磨成细微的粉末,然后按照换算后的气体挥发数量将粉末按照比例溶解到100的标准溶液中。

这些溶液得到了充分的溶解和搅拌,路天用电子针管分别取样化验,在确定53种溶液符合换算后比例时,他小心翼翼的将这53瓶溶液分别连接到相同规格的电子滴管上。

路天,张朋文和丁风磊仔细检查确定没有出现问题。

路天继续下达了指令。

“女娲,模拟种子储藏室的风道和风速,将各标记点一秒内气体流量的换算数值同步到电子滴管中。”

“指挥官,数值同步中,请稍候。”

路天安静的等待着,其实他的想法并不复杂。

气体调配的过程是一个无形的过程,如果看不到它们的反应情况,破解这种调配工艺也成为了一句空话。

而路天要做的,就是将所有这些反应可视化。

而可视化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种子挥发气体的数量和密闭空间内气流风道和风速的准确测量。

这同样是一个很难把握的数据。

但是幸好,空间站拥有智能光脑女娲。

在女娲的帮助下,这些数据被路天用标准单位换算成了可以直观的数据。

他将种子的挥发量转换成不同浓度的溶液,他将各标记地点的输送的气体总量转换成为滴定时间的长短。

他用这种方式,将整个气体调配的反应过程实现了可视化。

正如气体调配所需的严苛条件一样,这种可视化同样不可复制。

如果不是因为这里是在空间站的密闭环境中,如果不是因为有智能光脑女娲,路天可能到现在还没有头绪。

万事俱备。

路天,张朋文和丁风磊三人带上护目镜,来到反应容器面前。

接下来的过程,就是模拟红月调配的过程。

虽然前期的准备工作已经做到了近乎到完美,但是路天对于这次模拟实验仍然没有太大的信心。

在调配工艺这个领域中,也许一丝一毫的差距,最后出来的结果就会天差地别。

但是,他还是得做。

“女娲,启动红月调配模拟。”

“指挥官,指令收到。”

随着女娲的指令确认,五十三种溶液的电子滴管同时打开,按照设定好的参数,各种溶液慢慢的滴入到容器中。

路天目不转睛,生怕错过任何一丝细节。

随着电子滴管中溶液的进入,容器中的溶液开始发生了反应。

原本种子粉末溶解于标准溶液的无色液体,开始变换着色彩,但是出乎路天的意料,这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