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三十年都不会有明显改变,更先进的后装线膛炮——阿姆斯特朗大炮直到1855年才会诞生。基于这种情况,谢绾决定暂时不对柏林火炮制造厂做进一步投入,仅对其生产流程做了一些优化。

故此,谢绾给莫兹利写了封信,由商会出资一千五百英镑约合两万塔勒,订购了二十台他自己设计的多功能机床用于枪械生产,同时,随信附上了脚踏锁式线迹缝纫机的设计方案。

缝纫机的设计方案,当然是谢绾从论文里翻出来的。这类民用机械,在他看来不太会引起历史剧烈变动,又能够提高被服厂的生产效率。这个时代虽然有一些原始缝纫机,但因使用不便,绝大多数缝纫工作还是由手工完成。按照历史经验,一个熟练的裁缝每分钟只能缝三十个针脚,而谢绾所设计的缝纫机的速度是手工的七倍,这种缝纫机,到上世纪的中国城市里还几乎每家一台。谢绾希望将这种缝纫机用于柏林被服制造厂的机械化改造,使被服产品人力成本从目前的80%降至20%——这是谢绾原来时空中,经济起步阶段的国家常见的比例。

不过这件事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由于使用缝纫机,几十个丢掉了在“柏林被服厂”工作的女工和他们的家人围在各个被服分厂外闹事。谢绾本想花点钱消灾,谁知道德莱塞跑去柏林警察局报了案。谢绾私下劝德莱塞还是息事宁人为好,德莱塞狠狠地说,“我宁愿把钱塞给警察,也不给这帮穷鬼。”,谢绾仔细掂量了下,觉得这可能也是目前最好的办法,否则以后都这么闹,就没办法裁员了,也只好叹了口气由着他处理。

于是一群警察和少量火枪兵连唬带打地赶走了这帮人。当谢绾站在工厂临街的二楼上,从窗户看着在地上嚎哭的女工们和她们满头是血的丈夫被军队拖到一旁,像扔死狗一样扔在路边时,心里有些不安。他要推动的机械化,势必在短期内造成劳动力不适应而失业的问题,如果累积起来,怕是以目前这个手段处理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