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三人匆匆吃过午饭,就带上礼物,出发了。

行了数里路,他们来到一四面环山、田水相间之地,看见一班农夫在田中锄耕,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

一位农夫唱道:“卧龙小子志气高,年青气旺运数好,不知何日投何主,但求一世助英豪!”

刘备听入了迷,待农夫唱完后,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农夫们的目光齐刷刷地射向他。

刘备略显尴尬,下马走到唱歌的农夫面前,问:“这位大叔,刚才的歌真好听,曲谱得好,词也作得好,旋律优美且富有弹性。不知是何人所作?”

农夫将刘备上下打量了一番,问:“先生是…?”

“在下新野县令刘备。”刘备三人今天便装出行,以免引起注意。

一听见“刘备”这个名字,附近的农夫都放下手中的活,围拢过来,显然大家都知道他的大名。

“官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刘使君?”农夫甲问。

“不敢当,正是刘某。”刘备有点不好意思。

农夫乙指着在那边等候的关羽和张飞问:“听说使君有两位结拜兄弟,可是那边的二位将军?”

“正是刘某的二弟关羽和三弟张飞。”

“三位请到我家喝杯茶吧,我家就在旁边。”农夫丙说。

“谢了大叔,我们来隆中是有要事,下次吧。”刘备推辞了。

刚才唱歌的农夫说:“我忘了回答使君的问题了,刚才的歌是卧龙先生自创的,叫‘沉龙之志’,这儿的人几乎都会唱。”

“卧龙!”刘备双目放光,“你是说这首歌是卧龙作的?”

“对。使君认识他吗?”

“我等来此正为找他。他一定就在附近,大叔可否引见?”

“使君可找对地方了,我指条路,使君自去便可,我还要忙活呢。”农夫指着南边说,“那两座山之间有条小道,走小道穿过山后会看见一带高冈,叫卧龙冈;冈前有一片疏林,内有一座茅庐,卧龙先生便住在那儿。”

刘备谢过农夫,和关羽、张飞径往卧龙冈而来。

他们穿过山间小道,果然看见了一片高冈,还有树林和小溪。刘备远远望见那边的稀树林中露出了屋角。

“这里真是好山好水好地方啊!”刘备贪婪地环顾四周,不禁感叹道,“原来我要找的圣贤就住在这种如画似梦的仙境里!”

三人来到茅庐前,刘备下马叩门。

一位年约十岁的小童开了门,问:“先生找谁?”

“你好。我是新野县令刘备,特来拜谒卧龙先生。”

“你就是刘备大人?我家先生前几天才提到你。”

“是吗?可否让我进去见他?”

“真是不巧,他今早外出了。”

“哦?那他几时回来?”

“说不定,可能三五天,也可能半个月,反正他总是归期不定的。”

刘备听了,惆怅不已。张飞说:“既然不在,咱们先回去吧。”

刘备想了想,对小童说:“如果先生回来了,烦请转告一声,就说刘某来过,有要事相求,望乞见一面。”

三人打道回府。走了不到一里路,忽见前面走来一位书生模样的少男,身穿白衣,头戴逍遥巾,手执一把小折扇。

刘备以为是孔明回来了,便下马行礼道:“在下新野县令刘备,特来拜见卧龙先生。”

书生愣了一下,慌忙施礼道:“在下崔州平,是卧龙的朋友,见过刘皇叔。”

刘备也一愣,说:“原来是崔先生,幸会幸会。”

崔州平问:“听说皇叔现今为新野县令,今天为何屈驾于此山野之地,莫非是来求孔明出山的?”

“唉,正是。刘某来得不合时,孔明先生今早外出未归。”

“是吗?那太不巧了,我也正想找他聊天呢。”

“先生可否与刘某坐下一谈?”

“当然可以,今日能见皇叔一面,在下真是三生有幸。”

于是,两人坐在石头上谈了起来;关羽和张飞在一旁等候。张飞有所不满,但又不便说出。

谈及天下大势,刘备说:“如今天下大乱,从十常侍专权到黄巾党造反,再到董卓弄权,现在又是曹操篡汉,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知先生对此有何看法?”

崔州平笑着摇了摇头,说:“吾一介村夫,不懂这天下大事,只知道世间永远存在矛盾,不管在哪个朝代,战争都是无法避免的,因为人的本性就是好战。在此情况之下,只能靠少数善于掌握历史之舵的人去缓和矛盾,改造乱世,降低战争的祸害性。我想皇叔足以担此重任,攘除奸恶,兴复汉室。”

刘备叹道:“实在惭愧,刘某打拼多年,到现在却只混了个县令当,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实现灭曹复汉的梦想!”

“皇叔莫忧,世事上天自有定夺,凡事存在必有其理。”

最后,刘备请崔州平当他的军师,被婉拒了。

崔州平走后,张飞不满地说:“大哥好不讲理,见不着卧龙回去就算了,还要和那个腐儒谈这么久,害我俩干等一场!”

“崔先生也是一代人才,虽不及孔明般出色,但也不能这样说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