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凌南用废塑料箱子改装了一个折叠乞讨盒子,重新写了一张字牌,还把手机与银行卡进行了绑定。手机中的所有联系人部屏蔽,他觉得如今没有必要和任何人联系,他也没有理由和面子与他人联系。

他穿上了那套脏破的衣服,脸部和头发进行了一番涂抹。这回他手里多了一根木棍用来防身。葛军看见她这身打扮很吃惊:“兄弟你不是去找活吗?我怎么感觉你去要饭呢?”

凌南看了看葛军干笑了一声,没说什么。

他再次走上了大街。

继续乞讨,不过几天下来,他发现每天都有一个人往他的纸箱里扔下一大把纸币,而后匆匆离开,让他找不到身影。毕竟自己是乞讨的,他也没去追,欣然接受着人家的慷慨。

可是后来他总觉的好像有人跟踪他,后来他发现跟踪他的也是一个乞讨者,还是个女的,而且让他惊讶的是那人竟然是秦小雅,顿时,他明白了一切,那个每天往纸箱里扔钱的是小雅。秦小雅不是真的来乞讨的,她乞讨来的钱都给了他,而小雅是有意跟踪他体验这种乞讨的生活,感受他的辛酸经历。

他心里很温暖,很感动,他没有去揭穿,而是装作不知道,继续自己的每一天。

……

小雅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踪凌南乞讨的体验后,回到了虹州,一路上她思考了很多,乞讨总不是办法,也不是长久之计,她决心一定要为自己爱的人做点事情,找一条出路,要默默地帮助凌南一起渡过难关,用行动激励凌南改变目前的状态,勇敢主动地奋起。

他决定辞去工作,她要创业。她想开一家贸易公司。

本来小雅就在一家贸易公司工作,对贸易流程可以说轻车熟路。

经过一番考察和向做药品生意的长辈们了解,她决定做药品和保健品代理生意,但是由于流动资金比较大,靠他自己还不能完支撑起来。

在家里她把自己要创业的想法跟父母做了交代,虽然父母开始并不同意,但是小雅从国家改革开放的趋势,到现在市场的发展,国企破产增多,社会做生意的人增多的许多现象,给父母讲了一些大道理,最终说服了父母。

小雅的父母,就小雅一个孩子,怎么也不忍心看着自己的女儿为难,孩子已经是成人了,他有自己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她既然决定了,那说什么也要支持一下,满足她的心愿,不让孩子后悔。

小雅首先向父母借了1万元,又找父母帮忙向着亲戚朋友东拼西借凑上了4万元作启动资金,其余的流动资金决定找同学参股。她写了一个征集参股方案,发给一些同学和朋友。

大伟自然是小雅事业的积极支持者,他现在明白小雅不接受他是因为小雅一直喜欢凌南,他也知道凌南没有表示过喜欢小雅。

而小雅也不喜欢他,既然如此,大伟也不想对小雅步步紧逼让她反感,她把对小雅的喜欢埋在心里,他相信只要自己把这份喜欢变成默默支持,帮助总有一天会感动小雅。

他连唬带蒙从家里要了7千块钱加上自己攒下的1千块钱,共8000元参股小雅的事业,赵玲也加入进来她参股7千元。另外还有6名同学支持小雅凑了1.5万元。

小雅找到了苏明、洪娟,希望他们参股。结果苏明和洪娟不但没有参股支持,苏明还连讽刺带挖苦地说:“告诉你秦小雅,不是我瞧不起你们,就凭你们还能创业?老老实实地上班去吧,大家同学一场,你如果不听,到时候你们赔了别怪我没提醒你。”

对苏明的话,小雅大伟等人听了很生气。

小雅说:“苏明你不支持也就算了,不提建议也没关系,但你没有必要这样拆我台,你这么说话什么意思?”

“诶呦,我的秦小姐还真没看出来啊,想当老板说话都硬气了,苏明他也没什么意思,就是劝大家别做那不靠谱的事儿,你们都掂量一下自己看看哪个是创业的料啊?在学校你们都没干点什么,不怕折了腰?”洪娟阴阳怪气地说。

大伟看不下眼了对着两人说:“现在很多人都下海做生意,我们有什么不行?既然你们没看好我们,也不要再找事,请你们离开吧。”

有人不知身上哪来的骄傲,总想当他人的老师,喜欢对人指手画脚。苏明洪娟就是如此。

几名参与的人又七嘴八舌对两人一顿指责。两人自感无趣地走了。

市场经济初期,许多人的思想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对于做生意还抱有忐忑的心理,缺少胆识和魄力。

小雅的创业,可以说是凌南给她带来的勇气和魄力,由此她也成了最早一批敢于吃螃蟹的人。

资金还不够至少得先凑够10万元才能启动,现在还差2万元。最后大家建议各自动员自家亲属看是否有愿意参股的。她把方案每人发了几份,希望大家快点行动。

两天过去,小雅没想到2万块钱很快凑齐,而且还有继续要求加入的,但被小雅拒绝了。按着方案要求,本次入股的同学有两个选择。

一是参与公司管理做长期股东;二是不参与管理,公司赚钱后随时按银行返本付息,若公司在三年内没有返本付息的,满三年按公司收益返本、分红。若是公司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