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我喜滋滋地捧着手机,把“蝈蝈”发来的那6个字看了又看,忍不住,回复给他两个字:“晚安。”

&ep;&ep;“蝈蝈”立即回复过来一个“微笑”的表情。

&ep;&ep;这就够了,我不能再打扰他了。

&ep;&ep;我熄灭了床头的台灯,蜷缩到被窝里,深深地吸了口气。被褥散发出好闻的肥皂味儿,我没来由地想象着“小小”把洗干净的被套和床单晾到院子里的晾衣绳上,阳光如水,把整个小院照得亮堂堂的,“小小”举手晾衣时,宽大的衣袖落到胳膊肘下方,露出她白生生的、嫩藕一般的手臂……我迷迷糊糊地想着,不做卧底真好啊,至少可以互发短息报个平安,比起缅北那些暗无天日,根本不知道他是死是活,根本不知道还有什么样的噩运等待着我的日子,我已经很是满足。

&ep;&ep;不知道是“蝈蝈”的短信,还是红酒发挥作用,我很快沉入睡眠。

&ep;&ep;事实上,虽然“蝈蝈”和陈华给我和“小小”发短信息报过平安,嘱咐我们好生休息,他们却没有一个人合眼。

&ep;&ep;就在从高速公路上的拦截点返回保山市的途中,侦察员把黄老板和“送货人”分置于两台车上,汽车行驶途中,“蝈蝈”和陈华分别对黄老板和“送货人”进行审讯。

&ep;&ep;审讯黄老板,获知昆明的“下家”信息后,立即通过保密频道报告边防总队和省公安厅,由上级派出力量,对昆明的“下家”进行监控;通过审讯“送货人”,得知这批就冰毒来自离高速公路不远的酒房村。

&ep;&ep;黄老板和“送货人”都交代:酒房村有一张姓大户人家,囤积有大量毒品,长期从事毒品“批发”生意。黄老板提前与“张爷”——“毒道”上都这样称呼张家的主事人——联系好,“送货人”从黄老板处拿了现金50万,径直去到张爷的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拿到10公斤冰毒后,走小路来到高速路边,翻越隔离栏,上了黄老板的车。

&ep;&ep;车队驶下高速,保山边防支队司令部派出的一个特战小队已经等候在高速公路出口,把两名贩毒嫌疑人交给特战官兵带走之后,“蝈蝈”、陈华以及其他侦察员在路边开了个短会。

&ep;&ep;“送货人”交代的情况,与侦察队前期掌握的情报基本吻合:有线索表明,酒房村的“张爷”家族利用人背马驮的方式,从境外零星将毒品偷运入境,囤积起来,再转手卖给其他毒贩,牟取暴利,可惜一直没有过硬的证据。指挥侦办这个案子的副支队长老王、副参谋长老刘都认为:抓住了直接从“张爷”那里购买毒品的“送货人”,与“张爷”联系购买毒品的黄老板也已落网,用于购买毒品的50万现金,现在应该还在“张爷”的家里,来不及转移。抓捕“张爷”家族的证据比较充分,时机已经成熟,要求侦察队立即对“张爷”的家进行近距离监控,伺机对“张爷”家族骨干人员进行抓捕,对“张爷”的家进行搜查,找到毒资和毒品。

&ep;&ep;首长一声令下,“蝈蝈”和陈华率领侦察队的兄弟,立即驱车赶往酒房村。

&ep;&ep;侦察员们抵达村外,在当地派出所的干警引领下,悄然潜入村内,鸡不叫狗不吠,他们在张家大院附近潜伏下来。

&ep;&ep;此时,已是凌晨3点。

&ep;&ep;张家大院建有近3米高的围墙,沉重的铁门紧闭。院内有一幢四层“退台”式建筑。灯光俱黑,整个建筑像一头阴森森的怪兽,蹲伏于夜色之中。

&ep;&ep;“蝈蝈”和陈华将10多名侦察员分为4个小组,他俩各带领两个小组,从两个方位,交替对张家大院进行监视。“蝈蝈”这队人马监视时,陈华那队人马稍稍打个盹,每两个小时轮换一次。

&ep;&ep;“蝈蝈”原本的意思,是让陈华尽快到医院去处理一下额头上的伤口,该缝针缝针,该卧床休息就卧床休息,陈华哪里肯同意,一个劲地说没事没事。虽然嘴上说没事,鲜血浸透了绷带,血糊糊地看着吓人。兄弟们又给他换了一回绷带。

&ep;&ep;天亮了。张家大院内开始有人活动,老太太率领儿媳妇和闺女们开始洒扫庭除,准备早饭,院子西侧的厨房上空飘荡起缕缕炊烟。这一带林木繁茂,很多人家还是习惯烧柴做饭。

&ep;&ep;侦察发现,除了“张爷”和他的大儿子,他的小儿子和几个常住他家的侄儿子都不在家。

&ep;&ep;“蝈蝈”和陈华碰了个头,他俩都有些担心:难道,昨天夜里,“接货人”拿了50万现金来接“货”,之后,“张爷”的小儿子和侄儿子们已经连夜转移了毒资?而且,如果现在动手,抓了“张爷”和他的大儿子,小儿子和侄儿子们很可能就永远地漏网了!他俩向上级请示,建议继续“蹲守”,至少要等到“张爷”家族的主要男丁都聚齐时,再动手。

&ep;&ep;支队首长立即批准了“蝈蝈”和陈华的方案。

&ep;&ep;“蹲守”被无休止地延长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