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皇帝其实也觉得挺吵的,不过这是喜庆的规矩,他亦无可奈何,不便为自己的清静而败了气氛,所以整个腊月和正月,永安宫里就时不时地要响起一声炸,有时候往往还要伴随着壮儿的哭声。

&ep;&ep;今年皇后身子不好,就没有出席乾清宫的晚宴,众人在除夕日陆续侍疾,表过了心意,才回去换新衣赴宴。太后虽有心提拔徐循,但到底还有点分寸,没让她和皇帝一起侍膳劝酒,徐循也算是松了口气,至此方才放开心胸,快快活活地过了一个除夕。

&ep;&ep;从初一起,一边赴宴,徐循并宫里的嬷嬷们一边也就忙得团团乱转——毕竟是数千人的庆典活动,总有这样那样的事情出现,徐循真不知道以前皇后是怎么撑过来的,今年算是宴会开得少,事情还少点,饶是如此,她也觉得天天都要花费心机,感觉每天都过得特别累心。毕竟,除了这些横生的工作以外,她还要应付各种今年忽然间乐于和她搭讪的各色人等,按照嬷嬷们的提醒:越是这样的时候,越是要小心翼翼,不然,任何一个黑脸,都能让人在心底歪派她一些很不好听的话。

&ep;&ep;真累!要不是点点、壮儿玩得开心,看着儿女们的笑脸,心里多少觉得辛苦也有报偿,徐循真不知道过年还有什么意义。就连她娘家也来增添烦恼,这一次年节,徐小妹是没进宫来,但徐师母就小心翼翼、婉婉转转地提出,她妹夫觉得自己屡试不中,绝了以科举上进的心思了。

&ep;&ep;徐循其实是早隐约猜到了赵妹夫的心思,不然好端端的,也不会老家不住,要到行在来了。徐师母提出时,她都没什么吃惊,只道,“这是绝不可能的,除非他肯改姓徐,入赘到我们家来,不然,一个外姓人都能得官,别人不说我什么,我自己都羞煞了不能见人。”

&ep;&ep;她如今年纪渐长、权威日重,连徐师母在她跟前都有些气虚,只能唯唯诺诺地应了,徐循又叮嘱她道,“小妹在京,只时常接济着,若妹夫觉得生计艰难了,住进咱们家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唯独前程上还要靠他自己努力,也不好打着我们家的名号在外做生意——”

&ep;&ep;徐师母终忍不住,鼓起勇气,借着徐循的话头道,“休说皇后娘娘一家了,连何娘娘他们家都在外头抢田放债,咱们也不是要做这些缺德的事儿,就正经做点生意,难道也不行么?”

&ep;&ep;徐循没想到何仙仙家里人竟至于如此,闻言不禁怔了一怔——听徐师母意思,估计孙家也没少做灰色生意。

&ep;&ep;她心里不禁一阵不快,也说不上是为了谁,亦不和母亲分辨是非,只道,“我只知城里有厂卫,耳目众多,什么事都瞒不过人去。我在这宫里虽是贵妃,可战战兢兢,总怕别人抓住了我的把柄。家里人既然不能帮我,也别给我扯了后腿吧。”

&ep;&ep;徐师母几次欲言又止,最终还是点头称是,徐循看在眼里,心底亦不由叹息:养移体、居移气,早些年来,徐师母也许还觉得眼前的富贵已足够享用,如今有徐小妹和赵妹夫在耳边日日劝说,恐怕终于是有些意动,也不满足于徐家现在的家底了。即使碍于自己强势,无法违逆,她看得出来,母亲心底亦不是没有微词。

&ep;&ep;得益于她如今的职务,今年徐师母进宫觐见的时间,应该要比往年长些,徐循本来还想问问父亲和弟弟妹妹的身体等等,见母亲如此,心思也是零落,遂微微一笑,拍手令人,“把点点和壮儿抱来见姥姥吧。”

&ep;&ep;徐师母见到外孙女和她更为看重的‘外孙子’,也是大悦,稍微有些冷淡尴尬的气氛,便重又火热了起来。

&ep;&ep;新年里吃了几顿饭,又看了几场戏,便到了上元节,今年气氛比往年又不一样,才是正月十四,宫里的气氛就显著得不一样了,就连徐循身边的都人,按说也是见过世面的,进进出出时也是笑着互相打眼色,明显情绪要比平时兴奋。

&ep;&ep;过来徐循这里请安的曹宝林等人,情绪就更外放了,叽叽喳喳地问了好些鳌山灯的事,都感慨道,“别说放起灯了,就是现在去看,那灯山都是好看的。正好今年天气也暖和,今年好多人都说要走百病走个通宵呢。”

&ep;&ep;徐循也笑了,“放个灯就高兴成这样,改明儿天气暖了扎起秋千来,还不得荡出宫墙去啊。”

&ep;&ep;这几人都和徐循相处有三四年了,甚至徐循的脾性,虽然还不免有几分对上司的拘谨,但已不至于说一句话都要想东想西,听一句话都要分析一下里面的意思。曹宝林笑道,“娘娘自己这样笑话我们,可鳌山灯放起来的时候,您还不是一样要去看。”

&ep;&ep;“那是自然。”徐循捂着嘴也笑了,“我也还没看过这个呢,这个造价可贵了,我们雨花台穷,可没什么大户人家能放得起这个。要到南京城里去看,又怕人多,年年午门前都有拐子抱孩子的。”

&ep;&ep;几人说说笑笑,到了正月十五,自然按品大妆,去参加元宵晚宴。太后在宴会上都点名夸奖徐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