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下杀手。

&ep;&ep;台下,数百名提前向朝廷请试的布衣已列队恭候。

&ep;&ep;薛璎下了仪车,踩着青阶一级级往上走。及至脚踝的帽纱遮没了她的容貌身形,直到顶上风大处,轻纱自下被吹开一角,下边一些胆大的试题者才白斜着眼,瞥见半只小巧玲珑的翘头履。

&ep;&ep;只是很快,高台四面细密厚重的竹帘便将她彻底藏没。

&ep;&ep;一片寂静里,薛璎隔帘说了句“鸣鼓吧”。

&ep;&ep;钟鼓喈喈作响,主事官讲了番漂亮的场面话,宣布招贤会开始。有位粗麻缊褐的中年男子当即出列,向高台长揖一礼,继而自报家门:“在下长安谢秋,拜见长公主,能否答长公主问?”

&ep;&ep;主事官伸手示意“请”。他得了允许,便站在底下高声自答布告所问。众人听罢纷纷点头暗赞,薛璎却朝一旁侍从微一摇头,示意不对。

&ep;&ep;侍从见状晃一下铃,主事官在帘外闻声得令,宣布结果。

&ep;&ep;男子叹口气,再还高台一礼,碎步退下。

&ep;&ep;很快又有数名试题者上前作答,薛璎却只是接连摇头。如此整整两个时辰过去,她渐生倦意,不再如起始那般耐心,再见众人一个个“前仆后继”,往往听了个开头便打个手势,示意侍从晃铃打断。

&ep;&ep;几次过后,主事官有所察觉,打帘绕到她身边,低声道:“殿下若是累了,不妨回宫歇息。微臣可命剩下的人将答案记于竹简,过后再一并呈与您看。”

&ep;&ep;薛璎这次只是造势为主,并未预期短短三日便有线索上门,主要还把希望寄托在下两场招贤会,因乏了,听他这一说,倒也觉未尝不可,便点了点头。

&ep;&ep;不料她刚一起身,忽听下边传来一个清朗的男声:“在下无名氏,拜见长公主,能否答长公主问?”

&ep;&ep;薛璎心头一震,困意顿消,霍然回首,电光火石间,脑海中掠过一张年轻男子的面孔。

&ep;&ep;主事官因她方才首肯,已先一步打帘出去,朝底下人道:“长公主有令……”

&ep;&ep;“慢着。”薛璎打断了他,维持着半回身的姿势,慢慢掀开了头顶帷帽的纱帘,透过竹片间的缝隙,紧紧盯住了底下。

&ep;&ep;淡金色的日光一针针刺入帘内,碎影交织里,她辨出一个隐隐绰绰的人影。

&ep;&ep;她看不清他的身形样貌,姿态神情,却隐约感到他此刻仰视她的目光真挚而灼热,不同于周遭众人的谦卑敬畏,反似带了几分志在必得。

&ep;&ep;薛璎觉得,自己应该认出了这个人。魏尝。

&ep;&ep;帘外传来主事官的声音:“殿下?”

&ep;&ep;她心中惊疑不定,沉默一阵后平静道:“让他答。”

&ep;&ep;杳无音讯十余日的人,一朝现身招贤会——薛璎太好奇他能给出什么答案了。

&ep;&ep;因为实则连她自己也不清楚那道题的答案。

&ep;&ep;考问事关许多年前的一桩旧事。

&ep;&ep;世人皆知,前朝末期,王室名为天下共主,却其实难符。天子式微而诸侯强盛,年复一年的征伐割据之后,天下形成了六国混战的局面。当时还是陈国的大陈,与如今的卫国,皆是彼时一方强雄。

&ep;&ep;而在大陈兼吞列国的历程中,曾有一场非常著名的战役。

&ep;&ep;三十年前孟夏,同为六国之一的宋国兴兵伐陈,却惨淡败退。亲征的宋哀王面对陈国大将傅戈的反击,一路就近逃往卫境,向平素交好的卫国求援。卫厉王应援出兵,与宋共抗陈军。

&ep;&ep;傅戈不敌,遭困三日三夜,遗言都交代了,却于千钧一发之际得了生机,突围而出,一举斩杀两位国君。

&ep;&ep;绝地反击,剑斩双王,傅戈一役成名。陈国经此跻身六国前列,令众诸侯闻风丧胆。这片大陆的历史,也从这一战起生出了转折。

&ep;&ep;薛璎与所有皇家子孙一样,视此战为大陈荣耀,直到去年,她翻开那卷简牍。

&ep;&ep;简牍上边提及了陈国灭宋的策略,说最好的办法,便是诱为人鲁莽的宋哀王亲征伐陈,继而蓄势反击,择卫道追敌。

&ep;&ep;择卫道。看似普通的三个字,却说明卫境边上那一役,实则是她陈国的有心设计。也就是说,傅老将军理应开始就是奔着一箭双雕去的。

&ep;&ep;可既然早有预谋,又怎会被围困三日之久,甚至箭尽粮绝之下留下遗嘱?

&ep;&ep;薛璎心有不解,翻遍史典,仔细研究了当年战役双方的形势,最终却得出结论:那一战,宋与卫占据了绝对的军事优势与天时地利,若非两位国君想不开自尽,根本不可能输。

&ep;&ep;出于疑问,她前往傅府,向傅洗尘的父亲,也就是那位年事已高,缠绵病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