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东街上

“哒...哒...哒...”一匹骏马驮着俊朗不凡、一身僧衣的江流儿和清丽脱俗、秀才打扮的李容儿一路行来。

东街位于皇城之内,大青石铺就的街面平坦宽阔,可容八匹马并行,这东街也是许多官府的府衙所在,江流儿、李容儿骑着马一路寻来,途中又寻问了路人,终于来到了兵部尚书殷府的府门前。

兵部尚书府衙的正门雄伟高大,门前有两根大大的红漆柱子,门旁有四个盔甲明亮、跨刀执枪的士兵把守,正门两旁有两只大石狮子,像守门的卫兵一样威武雄壮。正门上方挂着一块牌扁,端端正正地书写着“殷府”两个大字。房檐下面挂着六个大红灯笼,每逢夜晚掌灯,远远地都能看到大红灯笼闪着“殷府”两个大字。

“好气派啊!”望着雄伟霸气的兵部尚书府衙,初到皇城的江流儿感叹道。

“嘻嘻嘻......”身后的李容儿忍不住捂嘴轻笑,心道,这与皇宫相比那可差远了,暗笑自己的江流儿哥哥真是一个乡下来的土包子。

江流儿下得马来,又将李容儿扶下了马,将马拴在了不远处的树下,两个人一齐走到了府门前。

“站住!你们是什么人?这是兵部府衙,闲杂人等不得擅入!”两个穿戴盔甲的士兵持枪拦住了江流儿和李容儿。

江流儿稽首合十道:“小僧是尚书府家里的亲戚,尚书老大人乃是小僧的外公,烦请两位往府里通禀一声。”两个卫兵瞅了瞅身着僧衣的江流儿和身旁的李容儿,见江流儿相貌堂堂、态度诚恳,不像有假,于是道声“等着!”一个卫兵给门内一人说了几句话,门上人连忙奔往前堂禀告去了。

“禀告老爷、夫人,府门外有一个年轻的小和尚,说是我殷府的亲戚......还自称是老爷的外孙......”

“亲戚?外孙?还是小和尚?......”殷开山夫妇正在堂上叙话,听了门上人的禀告,殷开山顿时一头雾水,与坐在旁边的夫人对望了一眼。殷开山对着夫人一摊双手道:“我殷家与和尚并没有亲眷哪。”

旁边的殷老夫人想了想,忽然道:“夫君,我昨天夜里竟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昨夜我梦到咱们的女儿满堂娇忽然来到了家里,难道说是女婿有书信送来?夫君,既然门外的人自称是我殷家的亲戚,便见一见又有何妨?老爷你说呢?”

“嗯,夫人所言有理。”殷开山捋着虎须,点头称是,于是吩咐门上人道:“你去把门口的那个小和尚喊进来吧。”

“是,老爷。”门上人依命躬身退下。

“喂!那个小和尚,咱家老爷和夫人喊你进府叙话。”门上人打开了府门,大声对江流儿说道。

“多谢,多谢!”江流儿忙稽首合十,道谢了几声。

“容儿妹妹,你且在这里稍候片刻,我去去就回来。”江流儿对李容儿温言劝道。

“哼!”李容儿翻了翻一双大大的眼珠,心里面有些不太高兴,这江流儿哥哥又把我李容儿撇在了一边......

李容儿正在鼓着一张包子脸,暗自生江流儿哥哥闷气的时候,那个江流儿已经进到了殷府里面。

跟着殷府的门上人来到了前堂,跨进门来,正见前方坐在两个年逾花甲的夫妇。左边那位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浓眉虎目,颌下有须,神色间不怒自威,似乎是久居高位之人;右边那位丰润白净,锦衣华服,气质十分高贵,与自己的母亲殷温娇容貌、气质十分的相似,想来这就是自己的外婆了。而左边的那位老人,一定就是自己要找的外公殷开山。

乍见从未谋面但倍感亲切的外公、外婆,一种叫做血亲的情感在江流儿的心里流淌。

江流儿摸出母亲殷温娇给的手镯,将它呈给了殷夫人,然后又一撩僧衣下摆,跪伏在了地上,郑重地朝着两位老人各磕了一个响头:“孙儿陈祎拜见老祖宗。”

一见江流儿的面容,再见家门传下的手镯,殷开山夫妇顿时大为惊喜,当下已然认定这个年轻人正是自己的外孙儿无疑。老两口一时间笑面相对,开怀不已。

“孙儿,快快起来吧。”殷开山捋着虎须,呵呵笑道。

“好孙儿,地上太凉,赶紧起来吧,过来让外婆好好看看你。”殷夫人也连连招手道。

江流儿依言来到殷老夫人的身前,殷老夫人用手轻轻抚摸着外孙的英俊脸庞,眼眶中饱含着泪花,“太像了,太像了!太像你爹和你娘了。”殷老夫人不住声地说着。

“哦,对了!你爹和你娘呢?他们怎么没来呀?”殷老夫人问道。

“你娘可是有十八年没回娘家了啊,而且啊,有了你这个外孙儿也不告诉我们老两口一声。”提及于此,殷老夫人的话里面很是有些怨气。

一听慈祥的外婆提及到了自己的爹娘,马上触及到了江流儿的伤心处,想到血书中泣述的悲催场景,想到自己背负的杀父之仇至今未能得报,江流儿顿时悲从中来,当即放声大哭起来。

“这?......”殷开山夫妇面面相觑,不知道这个外孙为什么哭得如此伤心?

这时的江流儿擦了一把眼泪,从怀中掏出了血书和母亲殷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