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其名,竟不知道原来就在京城之外。”
&ep;&ep;说到这个,他忽然想起一个典故来。
&ep;&ep;唐朝时,书生卢藏用因为没有考取进士,便和哥哥卢征明隐居终南山。他通过此举而贤名遍传天下,后来果然被唐中宗请入朝中做官。自此以后,许多人都效仿卢藏,隐居在终南山上,但目的并不是真的归隐,而是以求闻达。入李白杜甫这样的历史名人,也曾有过类似经历。
&ep;&ep;后来卢藏用的好友司马承祯想退隐天台山,卢藏用建议他隐居终南山,言:“此中大有佳处,何必在远!”
&ep;&ep;司马承祯答曰:“以仆所观,乃仕宦捷径耳。”
&ep;&ep;后世遂以终南捷径来比喻追求名利或达成目的的捷径,带有讽刺意义。如果真的要隐居的话,天下那么多的名山大川为何不去,偏偏要隐居在京城门口的终南山上?
&ep;&ep;不过,大楚显然并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典故,所以张东远对于山上隐居的士人们,还是满怀崇敬的,“终南山乃有德之士隐居之所,怎么可能被私人买下?”
&ep;&ep;平安便面露愧色,“是我见识短浅,贻笑大方了。”
&ep;&ep;不过,他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便不着痕迹的追问道,“不知道这山上都有哪些名士隐居?”
&ep;&ep;“如今山上住着十几位隐士,不过最出名的,还是前朝傅家的后人傅彦先生。他今年才过天命之年,淡泊名利,只一心为经义作注疏。如今已是著作等身,令人钦佩。此外几位名士,也多与他交接,各有所长。”张东远还没有说话,皇帝已经开口道。
&ep;&ep;这贤达的名声都传到皇帝的耳朵里去了,平安越发的觉得这些人未必就真的那么坚定的想要隐居。或许他们未必想入朝为官,但是对于“青史留名”这种文人的终极梦想,显然不会一点野心都没有。
&ep;&ep;有野心就好。就怕他们真的淡泊名利,住在这山上就不愿意离开了。只要心里还有想法,那就有运作的余地嘛。
&ep;&ep;平安这么想着,便问,“陛下莫非不曾下诏,延请这些名士入朝为官?”
&ep;&ep;皇帝闻言叹了一口气,“这些清流士人,不可以名利相迫。朕登基以来,前后下过三次招贤令,可惜……”一次都没有得到响应。所以现在皇帝早就死心了。
&ep;&ep;平安想了想,似乎上次京城文会,这位傅彦先生竟也没有去参加。要知道他就住在那么近的地方,来往便利,这样的盛会居然也忍得住!看来走皇帝这条路是不成了。
&ep;&ep;不过平安忽然记起,在文会结束之后,温老爷子曾经留在京中访友,说不定跟傅彦也有往来。即便没有,彼此肯定都知道对方的名声。如果能够通过温老爷子那边介绍,说不定自己的打算还有可能成功。
&ep;&ep;——没错,平安打算将这些隐士全都请出山,加入自己的大业之中!
&ep;&ep;这个念头当然不可能是刚刚才出现的。实际上他有这个想法很久了,不过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计划书也做得断断续续。这些隐士此时出现在他面前,可谓是瞌睡来了送枕头。如果把他们放走,恐怕老天都不肯答应!
&ep;&ep;“陛下,这位傅先生性情如何?倘若我携礼物上山拜访,会不会被拒之门外?”平安问。
&ep;&ep;皇帝自然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也没有去过。倒是张东远知道一点,“拒之门外倒是不会,只是傅先生身边跟着好几位弟子侍奉。贸然登门拜访,恐怕只能见到这些弟子。”
&ep;&ep;连人都见不到,难怪皇帝的招贤令要失败了。
&ep;&ep;不过这倒是让平安坚定了自己的判断。真正的隐士,怎么可能还会留人在身边侍奉呢?既然收了弟子,就说明他是想将自己的学识和理念传承下去的。
&ep;&ep;看来只有先跟温老爷子那边联系一下了。
&ep;&ep;“你问这个,莫非是打算去拜访傅先生?”皇帝很快反应过来,追问道,“平安你又有了什么想法?”
&ep;&ep;“现在还不好说。”平安笑眯眯的说,“只是有了一点想法,能不能做成还不知道。”
&ep;&ep;皇帝并没有追问他的打算是什么,平安从来都是很有分寸的,既然他有了打算,肯定就会尽力去做。只是不能保证能不能成。所以皇帝也不打算给他太大的压力。
&ep;&ep;只是还是忍不住道,“若是平安能够请动傅先生出山,便是大功一件,届时朕重重有赏!”
&ep;&ep;平安不客气的道,“臣一定尽力而为,陛下先准备好赏赐吧!”
&ep;&ep;他只要略略一想,就知道这件事情对于朝廷的意义了。皇帝之所以如此关注这个傅彦,恐怕并不单是因为他多有能力。——天下那么多的读书人,有能力的比比皆是,未必非要他傅彦才可以。
&ep;&ep;之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