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那么大了,此前陈国公又对他寄予厚望,全力栽培,父子之间自然感情深厚,不是随便改个玉碟就能够改变的。而这种做法说不定反而会让赵端的心里有个疙瘩。

&ep;&ep;当然,这个原因只占很小的比重,真正的理由是,赵璨并不想胡乱认个儿子,哪怕只是寄名也不行。

&ep;&ep;对于赵璨来说,他并不希望自己跟平安之间,再插进别的什么人来,现在这样就很好。

&ep;&ep;在这一点上,虽然平安并没有要求,但赵璨自己却很坚持。

&ep;&ep;赵端那边不希望原本的身份消失,他也不愿意看到一个名义上的儿子夹在自己跟平安中间,可谓是一拍即合。可惜,大臣们却不同意这种荒谬的做法。

&ep;&ep;名分这两个字,贯穿整个封建王朝时代,究竟有多重要就不赘述了。

&ep;&ep;总之夫妻、君臣、父子,这些统统都是名分,有了名分之后才好办事,是一定不能含糊其辞的。

&ep;&ep;而在皇家,这个东西就更加敏感了。因为在这里名分不光只是名分,还包含着更多的东西。——权势,荣耀,甚至死后尊荣。

&ep;&ep;历史上藩王入继,最后尊崇自己的父母,反而把传位给自己的皇帝挤到一边的情况也不是没有过。有名分的人尚且这么干,何况没有名分的?

&ep;&ep;就说赵端这件事,假如他没有改到赵璨的名下,仍旧是陈国公的儿子。那么当储君的时候也就罢了,等将来如果他继位了,陈国公却还没死,到时候该怎么处理?

&ep;&ep;按照规矩,皇帝的父亲,该成太上皇。可是如果陈国公成了太上皇,那赵璨这个先帝又算什么?

&ep;&ep;就算赵璨自己不在意,可陈国公当上了太上皇,就有资格对政事指手画脚了,到时候忠孝两个字压下来,赵端听不听?朝臣听不听?

&ep;&ep;涉及到自身利益时,大臣们可是一步都不会让的。当然,这也是因为这件事不会触碰到赵璨的禁区,让他使出雷霆手段。只要还有转圜的余地,朝臣们就有本事把它转过来。

&ep;&ep;所以事情一时间便僵持住了。朝臣们坚持要让赵端过继过来,才能行册封,定名分。

&ep;&ep;在这件事情上,其实平安很想问问赵端的意见。可惜的是,事情发展到了现在,赵端已经不方便开口了。他不管说什么都不对。

&ep;&ep;如果他说希望能过继,岂不是抛弃亲生父母?如果说不想过继,那便是白眼狼,受了赵璨的好处却不思回报。反正不管怎么做都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ep;&ep;赵端也很谨慎,对此事只是闭口不言。

&ep;&ep;最后还是陈国公主动站了出来,表示应该要让赵端过继。他是生父,由他来开这个口,自然再合适不过。而且赵璨和赵端都没有了反对的理由。

&ep;&ep;然而真正让平安吃惊的是,在陈国公主动在朝堂上表达了自己的意思之后,还要求留下来单独奏对,之后他对赵璨说的话。

&ep;&ep;之前赵玠出海之后,一路上圈了不少地盘,正需要人前往开垦和管理。所以国内一直都在招募宗室前往。只要他们愿意去,朝廷会给拨一部分的钱粮人口,作为最开始的基础投资。

&ep;&ep;虽说对于宗室来说,有一片自己的地方,以后不需要再受到朝廷的挟制是好事,但实际上,报名的人却并不算多。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这么多年来宗室早就习惯了让皇帝养着,失去了自立根深的能力和心气。所以最后除了寥寥数人之外,没有别人报名。

&ep;&ep;而陈国公这一次留下来单独奏对,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加入其中,带着一部分人马前往海外。

&ep;&ep;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个比较好的解决办法。

&ep;&ep;远走海外之后,陈国公对于国内的影响,就会大大减小了。也不需要再有人担心赵端将来因为这个生父做出什么事情来。

&ep;&ep;而且假如他将来真的在海外开创了什么事业,也算是个独立的小君主了,不算给赵端这个儿子丢脸,朝臣们也不需要担心赵端给他加封追封——反正他本来就已经是别国的君王了,没什么好追封的。哪怕那个国家职能算是大楚的属国也一样。

&ep;&ep;平安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真是能够解决掉一切的隐患,对于能想出这一点的陈国公,倒是大为改观。

&ep;&ep;不过也难怪,能够教导处赵端那样的孩子,本人自然只会更有能力。虽然有些可惜不能在大楚发挥,不过如果走出过门,去守另一片土地,也算是好事。

&ep;&ep;赵璨让人将赵端叫了过来,把这件事告诉了他,并道,“去给你父亲磕个头吧。往后恐怕要很长时间不得见了。”至少在赵璨活着的时候,陈国公应当不会回来了。

&ep;&ep;赵端扑通一声跪下去,磕了三个响头,“父亲保重!”

&e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