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邓锦慈淡淡扫了一眼邓锦芳,后者眼中的恨意一闪而逝。

&ep;&ep;邓锦慈知道邓锦芳为什么恨她,不过是上个月大伯父心血来潮召集全家去引凤山打猎时,自己抢了她的风头,夺得了她想要的彩头罢了。

&ep;&ep;这事情也不怪她,邓家是武将出身,家里人在朝廷中也是多任武职,大伯父对家中子弟射艺武功方面的能力极其重视,力争文武双全,长子邓明从小就送到嵩山学艺,直到十五岁才接回。

&ep;&ep;三房的嫡子邓朗和庶子邓晓也都请了武师专门教导,只有邓锦慈的哥哥邓清去书院读书。姐姐现在只是在家绣嫁妆,而赵姨娘所生的庶妹邓锦媛柔弱不堪,箭术堪堪能看,能继承二房衣钵的怕是只有邓锦慈一人了。

&ep;&ep;邓延文带领这代子弟出门打猎,也带有了考察之意,毕竟先帝赐予邓家车骑将军的职位,还带了世袭的爵位,如果子弟不能胜任吗,本已式微的邓家更要走下坡路了。

&ep;&ep;在这样的场合下,邓锦慈如何能让别人把二房比下去,更何况她还有自己的打算,自然是要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来应对。

&ep;&ep;打猎比得是眼力、臂力箭术和骑术。邓锦慈从小练箭,眼力和臂力极好,骑术更是受过名师指点,这与前世那个柔柔弱弱的女子已经是天壤之别了。或许在她心里上辈子被打断腿的经历太惨痛,总认为今生自己必须强壮些,才能在吃人的世界里存活下来。

&ep;&ep;而邓锦芳却正是爱美的年纪,不敢多吃饭,拼命的减肥,练武时也投机取巧,完全不敢练出肌肉来,这样的臂力怎能与拼命练习的邓锦慈相比呢。

&ep;&ep;最终的结果是,邓锦慈以六百步穿杨箭射穿一只奔跑的野鹿,赢得了头彩。大伯父当场将小皇帝御赐的天奴弓赏给了她。

&ep;&ep;当时在猎场的还有陆家,丁家的子弟,邓锦慈的大名一日之间迅速在京中传开了。

&ep;&ep;本朝以武立国,从战场上得来的天下,武将世家向来被人高看一眼。女子入朝领兵担任要职屡见不鲜,当年朝廷重臣骠骑将军之位就是由一位女子执掌,并被传为一段佳话。

&ep;&ep;邓锦芳向来喜欢家里那把御赐的天奴弓,积极参加围猎一方面因为彩头是这把弓的缘故。另一方面也是到了正要议亲的年纪,老想着弄个好名声给自己增加出嫁的资本,却没有想到平时看着柔弱的邓锦慈在猎场上来了这一手好箭,怎能不恨。

&ep;&ep;邓锦玲拉了一下她:“三姐姐,这金丝窝糖好吃,你也尝尝。”给她一脸大大的笑容。

&ep;&ep;邓锦慈弹了弹她的额头:“你这丫头。”

&ep;&ep;这边黄大奶奶嘴上堆满了笑意:“老太太真是好福气,这几个孙女一个赛一个,花骨朵一般。”

&ep;&ep;丁氏接过话茬:“你还没有见过邓家的子弟呢,那才是文武双全,一个赛一个呢,尤其是邓明,简直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ep;&ep;黄大奶奶脸上笑着,点着头,眼光却落在不远处和邓锦玲亲亲热热说着话的王霜玉身上,看这丫头今年也得有十二岁了吧,心里就隐隐有了想法。自家的亲表妹不去聊,专来捧这小丫蛋,也不嫌臊得慌。这丁家太太刚才和老太太聊天时就不停地夸奖邓明,难道是有意想把女儿嫁进来。

&ep;&ep;邓家目前来看前途最好的男丁显然是大房的嫡子邓明,年仅十五岁已经能跟着父亲出入营房,谋了差事了。

&ep;&ep;邓明都已经十五岁还未议亲,怕是邓家有别的想法。这丁氏也不看看自个的身价,只怕这如意算盘要落空了,黄大奶奶心里暗暗讥讽。

&ep;&ep;外面传来了喧闹声和打锣声,紧接着门帘一掀,邓老夫人身边的另一个大丫头青杉走了进来。

&ep;&ep;“老太太,少爷们守在外面等着给老太太拜寿呢。”

&ep;&ep;邓老夫人爽朗的笑了:“快进吧。”

&ep;&ep;这边丫头已经拿来了蒲团,放在了地上。银杏从旁边的柜子里拿出一堆打赏用的窝丝糖、蜜饯、荔枝膏、杏仁膏之类的糕点放在了邓老太太的桌上。

&ep;&ep;以邓锦姝为首,一字排开给祖母磕头。

&ep;&ep;“祝祖母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ep;&ep;等她们站了起来,上前接过邓老夫人赏的糖果,便齐刷刷地站在了屏风处。

&ep;&ep;不多时,外面进来五个少年男子,大房的邓明,二房的邓清,三房的邓朗和庶子邓晓。居然还有吴魏,一时间姑娘们都低下了头。

&ep;&ep;以邓明为首,也是一字排开给邓老太太磕头。

&ep;&ep;邓锦慈轻垂眼帘,看着自己的脚尖,母亲生母早亡,与外家关系一向冷淡,这次老太太寿诞想是母亲也没有通知,李家竟没有派人来。

&ep;&ep;屋子里响起了一片祝福声。她正思忖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