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皇帝道:“好,朕不问。你将当时谈话给朕重复一遍。”
&ep;&ep;不能问,还不能猜吗?
&ep;&ep;太子想了一下当日的事,觉得没什么不可说的,便重复了一遍,然后骄傲道:“太学之事,儿子怎么都想不明白,还是大哥厉害。”
&ep;&ep;皇帝心中幽幽一叹,越发觉得可惜。
&ep;&ep;他家永康从小就聪慧过人,如今更是。而这么优秀的儿子,居然不能继承他的皇位,实在是太过悲伤。
&ep;&ep;若是永康继承皇位,想来昱朝一定会在他手中发展成比汉朝更厉害的盛世吧。
&ep;&ep;宿谊:……老实说,我觉得会灭国。
&ep;&ep;皇帝将愁绪搁置一边,思考着宿谊的谈话。
&ep;&ep;他和慕晏一样,一听“科举制”就想到了“察举制”,明白宿谊口中“科举制”应该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
&ep;&ep;但这“科举制”,就是何方式?
&ep;&ep;皇帝不想为难宿谊,但是他可以为难慕晏啊。皇帝了解慕晏,以慕晏性子,一定会继续询问。
&ep;&ep;慕晏道:“宿天师道,若科举制从他口中而出,他恐成世家眼中钉,肉中刺。微臣就不敢多问了。”
&ep;&ep;皇帝点头:“果然如此。河清对这科举制有何想法。”
&ep;&ep;慕晏道:“说道‘科举’,顾名思义,自然是分科举荐的意思,但至于怎么分科,怎么举荐,微臣一头雾水。”
&ep;&ep;皇帝叹气。
&ep;&ep;他也想不出来。
&ep;&ep;他不愿为难宿谊,但又直觉这件事十分重要。实在不成,大概也只能委屈宿谊了。
&ep;&ep;不过他得想出完全的法子,既问道“科举”的意思,又不会给宿谊招来灾祸。
&ep;&ep;第47章
&ep;&ep;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ep;&ep;宿谊和慕晏、太子的谈话他们能保证不传出去,皇帝和慕晏的谈话能保证不传出去。但若是皇帝出宫,那就不一定了。
&ep;&ep;皇宫这么大,皇帝不可能将宫中每个人都握在手中。若是皇帝出宫,这消息很快就会传到其他人耳中。
&ep;&ep;就算皇帝和宿谊说的话没人听见,但只要知道皇帝在和宿谊见面之后,才传出这一条很“奇怪”的政令,谁都会想是不是和宿谊有关系。
&ep;&ep;最终,皇帝还是决定,不亲自去询问这件事,而是让慕晏去。
&ep;&ep;慕晏苦笑。
&ep;&ep;他虽对慕家没有好感,也对其他世族的繁荣与否并无所谓。但好歹他的友人都是世家圈子的人,他本身在外人面前也是大世家的家主。现在做这种事,他觉得心中有一点别扭。
&ep;&ep;从宿谊当时那句“世家会视我为眼中钉肉中刺”,宿谊就知道,科举制对士族门阀的打击有多大。
&ep;&ep;他若支持这件事,宛若世族之中害群之马,恐怕会被人唾骂痛恨,甚于发起此事的宿谊吧。
&ep;&ep;不过慕晏还是毫不犹豫的接下了此事。
&ep;&ep;人之一世,总是有抱负的。而才华越高的人,抱负就越大。
&ep;&ep;慕晏在皇帝的劝说下,接下了他深深痛恨的慕家的家主之位,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
&ep;&ep;他并不专修儒学,却深深认可儒学“平天下”的理想,盼望实现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最终目标。
&ep;&ep;虽然作为世族,但是慕晏知道世族盘踞,政令不达地方,许多豪族聚集的地方,与割据无异。这对国家明显有害无益。
&ep;&ep;所以,慕晏接下这副重担,即使知道他将遭到多么大的攻击,仍然无怨无悔。
&ep;&ep;见慕晏丝毫没有迟疑的接下此事,皇帝心中叹息。
&ep;&ep;若朝中多些如慕晏之人,他盼望的太平盛世是否会早点到来?
&ep;&ep;皇帝笑着摇摇头。他不能太过贪心。他已经有了慕晏,长子也学成归来,幼子也恢复神智。作为帝王、作为父亲,他已经足够幸运了。
&ep;&ep;不过慕晏做出如此牺牲,皇帝自然要保护他。
&ep;&ep;慕晏只会起个传话的作用,至于后续事情,还是另找他人来做吧。
&ep;&ep;慕晏,还是跟着世族一起,表示他激烈反对的态度才好。
&ep;&ep;慕晏回到家中之后,找到宿谊,然后对着宿谊深深一鞠躬。
&ep;&ep;宿谊嘴角一抽。
&ep;&ep;他和慕晏也算熟悉了。慕晏平时吊儿郎当的,一旦他认真严肃起来,绝对没好事。
&ep;&ep;而现在慕晏所求,大概就是他所说漏嘴的“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