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第927章有求于天师

&ep;&ep;所谓不速之客,具体来说是来自洛阳的使者。

&ep;&ep;可麻烦的地方在于,这些使者不是一批,而是三批,分别代表了袁家、外戚何氏以及十常侍。

&ep;&ep;得知洛阳来人后,张角并没有急着去见他们,而是让萧胡平代替自己先去探听了一下对方的口风,搞清楚洛阳这三股势力究竟是什么意思。

&ep;&ep;两个时辰之后,萧胡平、李君巧、晚晚、贾诩、會橙宫等五人,与张角一起,来了个“闭门会议”。

&ep;&ep;此时已是中平二年初春,年关刚过,在北方大地上依旧寒风凛冽。

&ep;&ep;北风从窗外呼啸吹过,带来一片肃杀之气。

&ep;&ep;房间里,绿蓓新做酒,红泥小火炉。

&ep;&ep;红泥陶炉上,一个银色的小盆里,煮着“绿蚁酒”。

&ep;&ep;这酒也是天师的“发明”。

&ep;&ep;自从天师回到太平道总坛以后,点开了许多新技术,令太平道上下,从原来只知道种田,开始攀升起了科技树,当然,目前还是比较基础的。

&ep;&ep;比如炼钢,制器,打造工具、武器,还有增产粮食的化肥,据说天师还改良了一种名为“火药”的配方,匠作坊里正针对火药,研究新式的武器。

&ep;&ep;此外在民生方面,除了张角发现的那些调料,新式的烹饪料理手段,还改良了马鞍、马蹬、肥皂,衣服的样式,甚至连发型……

&ep;&ep;现在太平道上下最流行的就是天师张角那种,剪去发髻,两边鬓角平推上去,十分精神的寸发。

&ep;&ep;开始还有些人嘀咕,什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ep;&ep;不过在张角率先理发后,太平道自上而下,所有男人都默默的剪了个寸发。

&ep;&ep;这就是所谓上有所好,下必从焉。

&ep;&ep;想要移风易俗,自上而下是最好的推广手段。

&ep;&ep;不管怎么说,任何人来到太平道,都会发现这里的人与外界截然不同,也完全不同于任何汉末时代的教派。

&ep;&ep;走在太平道内,如果忽视这里人的一身古装,几乎会以为这里是后世的某个村落,完全没有汉末时代人脸上常有的绝望与颓废,而是一片欣欣向荣,热火朝天的干劲。

&ep;&ep;“主公。”

&ep;&ep;萧胡平接过张角亲自斟满的酒,有些受宠若惊的接过,然后沉吟了片刻说:“三边的使者我都接触过了,他们的意思都是拉拢。”

&ep;&ep;“拉拢?”张角把酒杯放在鼻下轻嗅了嗅。纯粮食酿造的米酒,比后世的食用酒精勾兑的酒不知香醇多少倍,再经过三轮蒸馏提纯,度数又远比这时代的米酒要高,而且比起泛黄的米酒或黄酒,更纯。

&ep;&ep;只是不知还差哪个工序,这酒出来并不是透明色,而是微微带点绿,所以取名绿蚁酒。

&ep;&ep;酒香醇正,张角微微抿了一口,温热的酒水入喉,立刻化作一道火线吞入腹中,令张角精神一振。

&ep;&ep;这时會橙宫也开口道:“洛阳那边的争斗已经到了关键处,何进原本有太后和天子刘辩做靠山,但是内廷十常侍不知使了什么手段,令何太后渐渐疏远他,而亲近十常侍。现在十常侍仗着太后的势,而何进自封为大将军,把持天下军权,至于袁家,则聚集了一帮豪门宗亲,自成一派,不知打些什么主意。”

&ep;&ep;“袁家在士林之中素有清名,而且家门四世三公,海内人望之所归,现在拉拢一些清流,颇具成效,这是在邀名。有了名,下一步就要把这名,转化为权。”

&ep;&ep;贾诩在一旁轻摇着羽扇喃喃自语,同时手也没闲着,眯起眼睛,一脸享受的“滋溜”一口。

&ep;&ep;贾诩好酒,这或许是他一直留在太平道的原因之一。

&ep;&ep;虽然没有明着投靠张角,口称主公,但是在太平道的日子,却是贾诩有生以来最舒服的。甚至他现在已经写家书回西凉,让夫人带着儿子一起搬家来冀州。

&ep;&ep;很多人虽然嘴里没说,但心里却觉得,这冀州与别处不同,特别是在张角太平道的治下,人人安居乐业,一派朝气蓬勃,如果硬要用一个词去形容,那就是“希望”。

&ep;&ep;不必担心田地被兼并,不用担心利益被侵吞,豪强地主们可以做生意赚钱,普通百姓可以种田,也可以从事天师新开发的项目去讨口饭吃。

&ep;&ep;用天师的话来说,这就叫什么“产业升级”。

&ep;&ep;搞不懂,但是相处越久,越觉得天师的眼光长远,格局远大,非常人所能及。

&ep;&ep;困扰大汉百年的顽疾,在他这里,竟像是不存在一样。

&ep;&ep;有时候,贾诩暗自里也在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