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房集团濒临破产,被米国政斧接手

就这么一条新闻,将奥运会闭幕式的头条抢走了,因为这条新闻代表着的是米国的经济走向。

米国的经济,对球的经济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去年底到今年初,米国有太多公司破产了。

不过在米国政斧的忽悠之下,欧洲、亚洲等多个国家都拿出钱来帮忙,看似这个危机已经压制住了。

只要耐心经营,过两年就能缓过来。

可是两房集团这种巨无霸一旦出现问题,那就不是能够轻易解决的了。五万亿美元的债券这个肯定不能彻底兑换,但是两房集团的负债,总要解决了才行。

六千多亿美元的负债,每年,不,每天的利息都不是小数目。如果负债不能解决,那么两房集团肯定缓不过来。

所以最初米国将两房集团的问题交给米国银行来解决,根本就是错误的。米国银行,也根本拿不出来这么多钱,即使是分批拿出来,也要在三四年内拿出来四五千亿美元才行。

企业有一定比例的负债,这个倒是没问题,许多公司的负债率都超过百分之五十,一样经营的非常好。但是像负债是企业市值的数倍,这就是大问题了。

可是以米国银行现在的能力,别说是四五千亿美元了,四五百亿美元拿出来都困难。所以米国银行不再想着吞下两房集团的优质资产了,而是将包袱再次甩开。

任由两房集团自生自灭?这肯定不行。

米国政斧这时候就不得不出面,接手这个烂摊子。

小布十感觉非常的郁闷,本以为能拖到明年呢,到时候交给继任者去头痛多好。甚至还可以说,继任者能力不足,才导致两房集团要破产的,如果是他,就绝对不会破产什么的。

可是米国的金融机构也没钱了,根本填不上这个大坑。如果要填上也不是没有别的办法,那就是增发股票募集资金,或者拉来其他的投资。

不过此时米国的股市正缓慢的下跌呢,募股又能募集多少钱,还会稀释他们这些股东的股权,股东当然不愿意,更何况募股投资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而这个是给别人擦屁~股。

拉投资倒是也可以,也有财团愿意给他们投资,不过同样需要付出股份,那些股东怎么可能看着权力旁落?

而有能力救两房集团的米国企业也不是没有,像是洛克菲勒啊,沃尔顿什么的,他们即使在这段时间有所亏损,但是也不会伤筋动骨,筹集资金的能力还是有的。

但是他们凭什么为这个错误买单?两房集团破产了,对他们的影响也不大,甚至他们还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赚一笔钱呢。

房地产低迷,虽然会让他们手中的地产物业贬值,但那又如何?他们本身也不是靠着投资这些赚钱的,趁着价格下跌,正好可以抄底啊。

而且经济形势恶化,那么米国肯定会有很多人失业,雇工的薪水就可以降低,这对他们也是有利的。

两房集团就这么变成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企业,一年多前,还是风光无限呢,没想到世道变化的这么快,现在已经濒临破产了。

其实按照冯宇他们的分析,两房集团早就该申请破产保护。因为申请破产保护的时候,一些债务可以暂时不用归还,还有一些利息也不会继续增长,他们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资产重组。

许多企业在破产保护期,经过重组之后,会引起一些企业的兴趣,从而摆脱彻底破产的风险。

两房集团能发行这么多债券,也足以证明,他们还是有许多优质资产的。

可惜因为要捂盖子,那时候许多股东选择了隐瞒公司的真实情况,然后大举借债,想要渡过难关。结果难关没度过去,掉进更深的坑里了。

现在的两房集团,白给都没人要。资不抵债,谁接手都亏。

米国住房贷款的违约率还在上升呢,两房集团的坑还会变的更深。

米国政斧一看甩不出去了,只能自己接手。两房集团不能破产,否则米国的经济真就完蛋了,金融市场肯定会崩盘的,跟两房集团有所关联的金融企业太多了,会形成连锁反应。

不过政斧接手,争议性也非常大。因为许多人说,不应该让米国纳税人的钱,去填补企业经营上面的坑。应该让那些股东再拿钱出来,救助这家公司。

持有两房集团股票的外资那么多,很多都是国家投资机构,让他们拿钱出来啊。他们还持有那么多两房集团的债券呢,难道就想看着债券变成废纸?

虽然说债权高于股权,但是如果企业破产了,你的债券又能收回来什么呢?

那个欧盟和岛国什么的不是很有钱么,让他们拿钱出来啊。

最让这些人担心的是,一旦两房集团破产了,那么此时接手的政斧,是否要承担债务的偿还工作?

其他投资了两房集团债券和股票的国家,得到这个消息之后,都松了一口气。米国政斧终于是接手两房集团了,这回应该没那么危险了吧?

两房集团的标普信用评级曾一路下跌,从最优质的AAA信用等级,变成了现在的CCC+信用等级。也就是说,标普认为,两房集团很有可能违约,没有良好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