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大7章 :大局初定 (3/6)
苏联空军遭到了重创。
这一次,西方世界联盟终于是反应过来了,知道中华帝国有了一种先进的侦查预警手段,很快也得到了情报,中华帝国装备了一种叫雷达的东西。
大型雷达站,甚至能探查到上千公里外的机群。
苏联空军遭遇惨败的当天,中俄空军对苏联发动了反空袭。
此时苏联的领土空间战略已经非常微小了,鲲鹏1轰炸机飞一躺就能炸到整个苏联的任何片区域。
近两千架鲲鹏1轰炸机,五千余架蚊式轰炸机,对苏联展开了大规模的轰炸。
庞大的国力在此时显现的淋漓尽致,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像中华帝国这样,建设出如此大规模的空军部队。
就算是有飞机,也没有飞行员去驾驶。
而中华帝国不同,中华帝国东阿退役飞行员不少,自动员令下达之后,大批的退役飞行员被动员了起来,重返空军准备参战。
苏联的防空力量显然不是日本能够相比的,那防空炮的火力密度之大,鲲鹏1轰炸机都经常被击落。
苏联的防空炮当中不乏大口径的,射高上万米轻轻松松,一发炮弹的破片就能覆盖一大片区域。
不过防空炮毕竟是固定不动的,而且天空那么广阔,要想打中快速移动的轰炸机,还是比较困难的。
中华帝国的飞机制造速度,显然大于损失的速度。
两千余架鲲鹏1轰炸机在苏联的城镇当中丢下了1万吨的炸弹,苏联很多城市都遭到了破坏。
不过相比日本来说,苏联的城市主要构造不是木头,因此用的燃烧弹也少,轰炸效果不如日本那么良好。但炸那些工厂却是绰绰有余的。
空军在取得了大体上制空权之后,战略轰炸部队就开始对苏联做外科手术了。
道路、桥梁、港口码头、水库、电站、工业区、机场、医院都是轰炸对象,只要将这些目标破坏掉,基本上战争也就赢了。
空军在战争当中的作用已经是越来越巨大了。
苏联空军虽然在空袭之中损失惨重,不过苏联装备的军用飞机多达六千余架,同时工厂也在不断生产着飞机,因此中华帝国空军并未完的取得制空权,轰炸机在执行远程轰炸任务时并不能随心所欲。
苏联到处都是机场,到处都是战斗机,他们损失的一千多架战斗机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不过随着中华帝国推出新型战略轰炸机之后,这样的局面开始改变了。
中华帝国很快就给空军装备了一款名为‘鲲鹏2’的战略轰炸机,这款轰炸机的载弹量达到了八千公斤,飞行高度达到一万三千米,航速达到了590公里每小时,最大航程5000公里,自卫武器无。
鲲鹏2承袭帝国一贯的战略轰炸机设计风格,什么自卫武器都没装备,自保完靠飞得更高、飞得更快。
鲲鹏2有许多创新设计,最大的创新之处就是后掠翼技术了,使得飞行速度达到了恐怖的590公里每小时。
唯一的不足就是载弹量方面,也正是采取后掠翼技术,才使得载弹量太多飞不起来,因此载弹量只有八千公斤。
同时为了增加载弹量,航程依旧是设计为5000公里,这款轰炸机的设计目的不是为了轰炸美国,而是用来轰炸苏联、德国、英国,5000公里已经非常够用了。
没有什么飞机能够追得上鲲鹏2战略轰炸机,就连中华帝国的战斗机同样也不例外。
然而中华帝国此时还有新技术未拿出手,那就是喷气式飞机。
不过目前还没和美国肉搏,中华帝国显然不想这么早拿出喷气式飞机。
当十架鲲鹏2于1月5日出现在了苏联领空,以一种超乎所有飞行器的速度,在苏联领空飞掠。这些鲲鹏2都是单独行动,没有任何的战斗机护航,因为它根本不需要护航,就能够突破重重的苏联空军拦截,然后潇洒的丢下炸弹,并绝尘而去。
而在苏俄前线,中俄联军并未展开进攻。
此时还是冬季,中俄联军摆出的是防守的架势,苏联陆军此时的军力已经达到了一千万,却也不敢轻易的发动进攻。
因为中俄联军的军力也达到了750万,而中俄联军的背后,有着无比强大的后勤供应系统。
单单是从中国延伸到苏俄边境的铁路就达到了三条双轨铁路,还有两条公路,不存在物资运输的问题。
尼古拉二世复国之后,在中华帝国的组织下,建设了不少交通设施,特别是在经济萧条之后,用以工代赈的政策进一步完善了俄国的交通设施。
中俄联军没有进攻,而苏联红军也没有去进攻,边境地区出奇的宁静,甚至是炮击都未发生。
中华帝国的战术轰炸机群也未对前线的苏联红军进行轰炸。
实际上,中华帝国陆军的换装还未彻底完成,中华帝国的汽车生产线很多都转为生产战车和自走炮去了,同时还有一大部分在生产货车。
不过在施行战时按需供给制之后,国内的经济活动减少,大量的货车都转为军工生产运输,对货车的需求量倒也不大,但那些第三世界成员国需要啊!而且是需要大量的货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