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2();

read2();  付丽丽点头道,“养口体出自《孟子·离娄上》。

孔子有个学生叫做曾参,字子舆,被后世尊称为“宗*圣”。

曾子奉养他的父亲曾点,每餐必有酒肉,饭后把剩菜撤走时,一定会请示‘把剩下的饭菜给谁?’

曾点如果问还有没剩余,曾子一定会答‘有。’

曾子这么回答是为了让父亲安心,意思我们家很宽裕,您老吃点用点,不会影响子孙们的生活质量。

曾点死了,换做曾子的儿子奉养曾子,每餐也一定有酒有肉;可把剩菜撤走时,不会问把剩下的饭菜给谁吃,如果曾子问还有没有剩余?

曾元回答,‘没了。你要是还想吃,那我再帮你做一份。”

作为父母,当然会说,“哎呀,不用啦,我吃饱啦....”

曾元的行为,养的是父亲的嘴和身体,也就是养口体。而曾子不仅在物质上满足了父亲的需求,更在精神和情感上给了父亲尊重,这就叫“养志”。”

付丽丽说完,看着他道,“秉昆,我说的对不对?”

“说得太好了。”王立冬拍手鼓掌,老丈人虽然没跟着鼓掌,但还是露出赞赏表情,付丽丽又加了句,“养志的‘志’是志气的‘志’,而不是二姐夫说的心智的‘智’。”

“左棕棠曾说过,‘养口体,不如养心智。以人为事,要度根本,去浮华。’这句话是对胡膤岩说的。

胡膤岩由于家境贫寒,从小也没读过多少书,从一个跑堂小伙计,成为顶级大商人,左棕棠怕他误入歧途,才对他说了上面的那句话。

这句话通俗解释就是,个人不能只注重衣食住等外在的物质享受,更要修养自己的心灵,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王立冬看向脸色不怎么好的冯化成,“不管孟子或左棕棠,和你所说的都风马不接,你刚才口声称‘孝,自古分养心智和养口体,’我想请教,你这个‘自古’指的是什么时候,出自哪位大贤之口?”

冯化成噎住了,不知道怎么回答,周蓉见丈夫陷入囧境,出声解围道,“秉昆,明朝大儒王阳明说过‘孝’有“三种境界”:养身、养心、养志。

养身,保障长辈吃穿不愁;

养心,让长辈心情愉悦。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儿女能在跟前尽孝那是最好,不能的话,就时常给家里报声平安,让长辈们放心。做出成绩,光宗耀祖,让长辈舒心,这是更高一级的孝顺。

养志,让长辈活得有意义.....化成说的‘养口体,养心智’就是这意思。”

她的话条理清晰,掷地有声,众人听了,皆纷纷点头,其实是赞同王阳明的说法。

王立冬嗤鼻道,“养心的前提是‘养身’,养身是基础,撇开养身光谈养志,就是‘空中楼阁。’

老人肚子饿了,面子能当饭吃?

老人瘫痪在床,面子能自动清理屎*尿*屁?”

周蓉暗啐了一口,“粗鄙!”

“包拯29岁考中进士,因父母年老体衰,辞官回老家侍奉双亲(七年),在父母去世之后,又按照乡俗,给父母结庐守孝三年,前后一共有十年时间。

难道包拯这个进士,不知道养心是一种‘孝’吗?”

王立冬看向冯化成道,“不就是不想伺候赡养我爸妈吗,你直接说就是了,别说那么多虚头巴脑的,我爸没念过几年书,我妈连字都不认识。

还好我念过几本书,能听懂你话里的意思。

其实你多虑了,我爸妈一共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我大哥可是出了名的大孝子,光字片孝敬父母的楷模,我爸妈养老的事连我都挨不上,就更别提你这个女婿了......可惜大哥不在,要在的话,让他给你吃颗定心丸。”

周父拿起烟盒,点上一支,猛抽了几口,周母低着头,认真剥着瓜子仁,等凑满一小把,就塞到大孙子手里。

冯化成‘腾’地站起,椅子发出“刺啦”一声,刺得屋里众人的耳膜生疼,“可能是我的意思表达不太准确,让秉昆误会了我的意思。

我是个孤儿,当年爸来贵洲看我和周蓉,认我是周家女婿时,我就当着周蓉发过誓,她爸妈就是我的亲生父母,这辈子一定好好报答孝敬爸妈...我也不多说了,以后就看我行动。”

冯化成话音刚落,周蓉立即表态,大学毕业后不考研了,她搂住母亲的胳膊,“妈,到时候我就回吉春,照顾你和爸。”

“妈好着呢,不用你伺候,”周母依旧推辞,让女儿安心在京城读书考研工作。

这时,周志刚怀里的小西瓜不安地扭了扭身子,周志刚忙问,“小西瓜,怎么了?是哪里不舒服?”

小西瓜看向妈妈道,“妈妈,我饿了。”

周志刚一看挂钟,都十一点了,忙招呼老伴生火做饭,

“对,做饭!”

“哟,都十一点多了,做饭做饭。”

霎时间,屋里清空了一大半,周母,冯化成,连过年回来都没动过手的周蓉,都积极地冲进了厨房,抢过了烧火的工作。

付丽丽起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