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和电影虽然都是大众娱乐的一部分,但对演员来说,后者的优先级明显要高于前者:

受时长的限制,想要在短短数小时内就将观众带入电影的世界,显然对演员的演技有着更高的要求。

这样一来,自然而然地,电视剧和电影各自的奖项也有着截然不同的含金量:

或许人人都能对电影的各项荣耀,如金鸡奖、百花奖之类的奖项如数家珍,但很少有人知道飞天奖、白玉兰奖等专属电视剧的荣耀。

人都是会逐利的生物。

在尝到了拍摄电视剧这种来钱快不说,还能大大提高知名度,把名气变换成金钱的同时,对演技的要求也没那么高的甜头后,在赚到足够挥霍的钱财之前,很少有人会继续以以往的高标准要求自己,继续从事电影行业了。

就算现在行业风气清正了很多,但客观条件的限制是不会因为主观条件的改善而放松的。

——结果也正是在这一年,横空出世了一部足以在这个世纪的电影史上,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电影。

它的特殊之处有三点:

第一,选材尖锐;第二,完真实拍摄。

再也不会有任何一部电影的选材和拍摄方式比施莺莺执导的这部《无人之处》更加不要命了。

当整个娱乐圈都被她突然起底了的消息给引爆得不得不彻查的时候,她更是本着“反正大家都爆炸了那不如爆得再彻底一点”的心态,孤身潜入偏远地区的毒贩聚集地,改换面貌潜伏了足足三年:

三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足以让一个圈子逐渐淡忘某个人的存在,也足以让一架微型摄像机日复一日地完成记录拍摄数千次。

她没能接触到太核心的内容,也就是在鱼龙混杂的聚集地拍摄着最普通的人的生活而已:

有行迹匆匆,足足三年来都没能拍摄到一个正脸的送货人;也有五毒俱,甚至还把窝点改造成了赌场的亡命徒,每天唯一见太阳的时光就是出来吃饭的时刻。

这帮人个个都皮包骨头得不成人样,却对拍摄设备的敏锐度十分之高,如果不提前商议好足够让人动心的报酬,拍摄的时候还要专门避开某些“不方便”的人和地方,只怕这些人当场暴起把拍摄者拉走,毁尸灭迹都有可能。

可除此之外,也有更多不得不生活在这里的普通人:

有被周围乌烟瘴气的环境折磨得苦不堪言,却还是要靠着在这里捡垃圾为生的拾荒人;有奔波在聚集地和最近的乡镇,来回劝说,试图把人带回去禁毒治疗的基层工作人员。

吸毒者聚集的地方卫生环境可算不上好,除去刺鼻的气味外,还有半点防护措施都不做,就随意丢弃在地上的针头,要是拾荒的时候不小心被刺上这么一下,谁都不敢担保是只会流点血了事,还是会染上什么更麻烦的重病。

而这部电影的题目《无人之处》也正是用意于此:

短短三年的时间,这些人所在的房屋,便已经有十之一二变成了无人居住的空房。

原本生活在这里的人去了哪里呢?

谁也不知道。

如果说以上两点都不算什么的话,那么第三点就可以说独一无二得至少在接下来的几十年,甚至一个世纪里,都无人能出其右:

这部电影的导演、投资人、乃至主演和拍摄者,都是同一人,这人还是从音乐剧电影跨界横跳到了电视剧,最后又隔空横跳了回去并完成的某位投资鬼才。

因此,当“施莺莺又回来了,还专门赶着各大奖项的上报时间在最后一周回来的,回来就送了个电影上去,短短一天之内就完成了从审批到拿版号再参赛等一系列流程”的消息放出来之后,不少经纪人当晚就对着自己手里带着的艺人唉声叹气:

“她回来的也太不是时候了……倒不是说我对她有意见,可你看看,明明今年是你的事业上升期,不管再哪个奖项上都能提名保底,少说也能拿下个最佳女配之类的,她这一回来,你还有什么指望?”

“怎么能说没有指望呢?她不演配角的话,我不就有希望了?”这是比较乐观的一方:

“和施莺莺竞争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跟她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我把跑道给她让开。再说了,根据可靠的内部消息,她自己一手包揽了整部电影,这么费心费力的,她难道还会让自己演配角不成?”

“……有道理。”

但跟这边比起来,另一边雄心勃勃想要问鼎最佳女演员的影后宝座的人们就没那么乐观了,经纪人更是对她直接训斥了起来:

“但凡你有人家一半的本事,我还用得着这么操心你?”

结果被她训了的女星也不是好惹的,当即就反驳了回去:

“???你摸着良心说话,她的哪点操作是我们学得来的?!”

“……对哦,也是。”

今晚正不知几家欢喜几家愁呢,这帮被施莺莺回来的消息给险些逼疯的人甚至还拉了一堆小讨论组,人多力量大这句话果然不是假的,终于有人异想天开地指望着天上掉馅饼地提出了这么个构思:

“没准她不会来呢?毕竟当年,她的《莎乐美》获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