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凯的确没有吹牛,因为他要训练的不是冷兵器的作战部队,不是那些需要操练多年的武林高手,不是那种需要复杂阵列配合的作战部队。

他需要的只是一群能够像机器一样作战的排枪战士,而他们的武器不是刀戟,不是弓弩,而是只要扣动扳机就可以杀人的枪械,是只要点燃火绳就可以把敌人轰成碎屑的火炮。

在这样一支近代火器部队的进攻下,无论是建奴的铁骑,还是倭奴的武士刀,那都只是一场革新下的牺牲品。

“陛下,只要5000御海卫,臣保证,就算是建奴所有的铁骑部来进攻京师,都只能铩羽而归。”

这就是张凯给崇祯改革的信心,也是他改变这个世界的决心。

“朕相信你,从你把朕的女儿从死亡中救活的那一刻起,朕就知道朕需要你。所以,爱卿,一起努力吧!”

看着张凯充满信心的双眼,崇祯的眼中也再没有一丝的迟疑了,他知道,要真正的甩掉那个噩梦,要让大明中兴,他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了。

三天后。

钦天监送来了张凯和朱徽娖结婚的日子,那天正是舰队出发前一个月,崇祯皇帝大笔一挥,竟然将整个天津卫赐为张凯的封地,而这个决定是崇祯皇帝第一次在朝会上力排众议,甚至流放了十多个侍郎御使而拍板下来的,而这一次,内阁却出奇的安静,这也那些内心叵测的大臣们感觉到这天要变了。

天气是要变了,不但是大臣们知道,崇祯皇帝也知道,因为随着国各地的锦衣卫陆续回京,他们同时带回来了各地封疆大吏的蠢蠢欲动。

三天,仅仅是崇祯皇帝颁布了这道诏令之后,大明这个统一的数百年的帝国,几乎所有的人都感到了一种风雨欲来的感觉。

难得知晓这一切的崇祯皇帝,却没有丝毫收敛的意思,而就是感觉这趟水还不够浑,竟然又拿起了一支大棒开始搅动——三天前颁布那道诏令的同时,无数的太监和大内侍卫带着一封封圣旨,已经奔赴上了大明各地。

所有的政治内容只有一个,解除所有皇室宗亲部分的权力。

虽然没有让他们重新拥有兵权,却容许他们参与朝政的权力,允许他们的子弟参加科考,命令他们的子弟前往京师,成为帝王的亲军。

同时,这道圣旨还有一个条件,想要获得这些权力的人,必须在半个月内赶到京城,违者逐出皇室。

随着这封圣旨的宣读,那些暗流涌动得更快了。

先是边远的省份,然后是江浙,接着是西北,最后连九边都开始出现不稳的迹象了。

“清君侧!”

这个大明所有帝王最担心的词语已经开始在大明各地出现。

然而这一却似乎是在另外一个世界发生的,京师之中的秩序依然井然。

因为就在崇祯颁布第二道圣旨的同时,一支和以往大明穿着完不同,却打着皇帝旗号的军队已经开进了京城,开进了皇城。

而就在当晚,京师原来的驻军处,剧烈的火铳声曾经响了半个时辰。

安民告示说的是御林军在测试新式火铳,然而第二天,很多原来驻军的家眷消失在了左邻右舍的视线中。

一却心知肚明,京师的普通百姓因为不相关所有最多嘀咕两句,而那些精明的大臣们除了更加准时的上朝,就是他们的家丁最近好像都很忙,一个个骑着快马奔向大明各地。

这一却,不管是崇祯皇帝还是随着御海卫到来的张凯都看在眼里,但是他们并没有阻止。

清君侧!哼,张凯就是等着这些人来呢?如果这些人不跳出来,他明年的远航怎么可以安心,自己的家眷可不能随着自己离开大明。

崇祯也是如此,随着最先到来的晋王朱求桂一家子,崇祯开始看到了希望。

和所有大明藩王都差不多,则个朱求桂同样是个胖子,可是他的儿子却是孔武有力,还饱读诗书,一点都不像外界传闻的那样,纨绔不堪,不学无术。

而且当崇祯皇帝把自己建立宗室亲军的主意后,这个晋王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直接就赞同起来,并且主动让自己这个唯一的儿子参军。

看着这个肥胖得连下跪都不会,只能用趴在地上的藩王,朱由检帝王的内心甚至涌起了一种叫做亲情的情绪。

崇祯元年十一月十七日,这个日子本来该是大明反贼白水县民王二首举义旗,聚众攻蒲城之孝童的日子。

然而历史因为张凯的到来改变了,这天的西北风平浪静,在张府主持的以工代赈的民活动下,西北的百姓这个冬天竟然很少挨饿的,既然吃饱了饭,日子又有了盼头,加上那些咱大明出了崇祯和张凯这对明君和贤臣,老百姓谁闲着蛋疼干那杀头的买卖。

甚至某些收到密信的文官试图怂恿兵卒发动兵变策应南方那些“清君侧”,可是还没有等他们行动,就有人把一却捅到了张府,然后……当然是没有然后了,兵卒的家人是军户,他们早就没有了田地,现在大都在张府开办的工厂中赚钱呢,这清君侧清的是那个还不明白吗,这不是要断了他们的希望吗,还想让他们协同,第一个清的就是你们这些奸臣。

西北没有动静,但是这一天,其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