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候,天地始肃;清肃也,寨也。

亲爱的云女士:

昨天下午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非常不幸的事件,这部小说当中缺失三章内容。关键是这三张内容我已经找不到原稿了,当时我可能以为自己已经把这玩意儿上传了,更关键的是我养成了删除原稿的习惯。如果是在一个星期内发现这件事一切或许还有挽回的余地,只可惜我没有把它挽回下来。类似的事件在去年也曾经发现过,其实之前也有过,但是之前的两次一次我选择了弥补,一次就放弃弥补。这一次一下子缺失三张内容,我更倾向于放弃弥补。人生大概就是如此,总要留下一些缺陷的,更何况我的小说没有办法出人头地,残本和本也没有太大的区别。昨天晚上与同学的交流延续了很长时间,在那个社群里。这让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同时也更多的了解了关于这件事他们的想法。我可以大胆的推测,本地人和外地人对这件事的看法其实有着非常大的区别。

针对这件事情我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但是我也承认我看到的消息非常不完整。所以我做出的判断也未必就是正确的,同时我也指出一个问题,就是有时出的那一份通报实在是过于简略,应该尽可能做到详细。而王先生就这件事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把我的这种说法理解为把肚子豁开要看里边的粉到底是几碗。我觉得就算是把相关的细节部公开也到不了这个程度,我也提到这个视频的关键片段实在是太有冲击力了,而王先生立刻举了另外一个例子。在这件事情上我没有明显的战斗意愿,但也没有缴械投降的意思。对我来说,有这么一场热闹并不是坏事,它可以让我们更多的了解这个社会。同时我也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大家在评论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代入感非常强,由别人立刻联想到自己。对于那些发表意见的人,我并没有太大的恶意,而王先生关注的那件事情,我却没有太重视。许多人把地下的夯土视作是历史的遗迹。把这些夯土看作是文物,要加以保护。对这个我的兴趣不大,想想面对着一群人,大家注视着一堆夯土,然后说这是几万年前的文物,我不相信大家会对这些夯土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对于考古我本人也是很有兴趣的,我也非常期待在接下来的考古活动当中发现殷商以前的文字。目前我们所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是记录在甲骨上,如果你是殷商时代的人,根据当时的技术条件。除了把文字记在甲骨上,还有可能记在什么别的地方呢?是记在木头上,还是记在石头上。殷商时代的文字记载,除了占卜还有什么别的内容吗?除此之外,我们确实也发现过更早的类似文字的东西,只是至今没有办法解读罢了,比如在一些陶盆上面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符号。在殷商以前人们的生活状态到底是什么样子?大家是如何被组织在一起?目前我们的描述大概是这样的,从部落到部落联盟然后再到封国。

但在最近几年我听到另外一种说法,在封国和部落之间还有一个古代的方国城邦构成的这么一个时代。近期发现的良渚古国遗址里面有城乡的差别,有人脱离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制作玉器。而且发现了已经炭化的稻米,可见在五千年前年前人们已经在食用稻米了,可以推测当年发生了一场火灾,意外的把这些稻米留了下来。我们对于上古历史的认识非常的有限,我们也知道,现存的文献大多追溯到黄帝时代。而当时的黄河文明只能够影响非常小的一片区域,在这区域之外,其实同时存在着许多古代的方国。即便是在殷商时代,在西南的三星堆发现的文物可以大胆的推测,那个时候三星堆所呈现出来的文明样貌与中原的样貌大不相同。

比如在三星堆发现的王冠,很像是域外特别是西洋的王冠,还发现一根金色的权杖,权杖这种东西在我们本土的文化当中是没有的。所以有人推测三星堆所呈现的文明样貌很可能是来自西域输入,当然也有一个特别的说法,说他来自于外星。在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发现了古文明的遗迹,也有人根据当地的发现指出他很可能由外星传入。地球文明在茫茫宇宙当中到底是不是孤儿?如果不是历史上外星文明,是不是与地球有过接触?假如时空可以穿越,其实我特别有兴趣参加时空旅行,给自己一次寻求真相的机会。同样一件事情,人们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大家都站在不同的位置,在社会当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评论一件事情的时候,人们会很自然的进行角色代入,有的人把自己想象成那个大家眼中的受害者。而有的人则把自己想象成那个被大家描述成坏人的人,然后去替这个人鸣冤叫屈。

过去评断一件事的对错是比较简单的,因为大家接收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现在评价一件事情变得越来越困难,是因为大家接收信息的渠道变得越来越多元。在这样一个时代,应对一件事情应该表现的更加灵活,我觉得应对这种事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只要经验累积的足够多,事情就会处理的更加的妥当。省城即将迎来一次盛会,他会是一次梦幻般的令人难忘的盛会吗?我觉得是比较难的。有一个观察的指标,就是看他的开幕式会被设计成什么样?会不会有惊喜?作为十三朝的古都,有着厚重的历史,如果在开幕式当中没有充分的表现这一点,那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