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人愁闷不是无缘无故的,今天的宴会上来了那么刻意打扮的多花枝招展的小姑娘,不用问都知道,他们家老爷这是安的什么心。

想想他们家老爷也真是的,在什么事情上都改变不了贪贪婪的本性,钱财上贪,女色上也贪。

但是他如果只是在自己的事情上贪婪武断也就罢了,现在到了子女的事情上,居然更贪心。

明明都有了他们聪明可爱的小顺宝了,这还不够吗?干嘛他自己滥情难道还不允许儿子专情吗?

非要在人家好好的一对恩爱小两口儿中间再插一根钉子,何必呢?

以他们家老爷那种霸道又固执的性格,看来不久之后她们娘仨又有一场硬仗要打了。

……

黎老板和黎夫人自打在沈家参加完小外孙的生日宴,见到了那些随时可能成为沈砚的妾侍的姑娘们之后。

回到自己家里就一直忧心忡忡,两个人常常对脸叹息,可是他们没想到这件事情还没有个眉目,生意上又有意见令他们烦闷不已的事情发生了。

黎氏堂的账面竟然出现了亏空。

黎氏堂作为一间百年老店,始创于黎百草的太爷爷那一代,从一条长板凳,一张旧木桌儿,在街边摆小摊位开始,一步一步,经过三代人的努力才发展到今天。

“黎氏堂”到黎百草这里是黎家的第四代了,近百年来黎家人无论是看诊还是开药,都秉承着以人为本,以病人为先的原则,不论来看病的是有钱有势之人,还是连几块大洋都逃不出来的穷苦百姓,都一视同仁。

有的时候甚至还会为实在拿不出钱的病人免费问诊,每年到了黎氏堂创社纪念日这一天,黎家都会免费为所有来看病的人治疗,所有人都不收一分钱。

也正是因为黎家人拥有精湛的医术的同时又拥有一颗救苦救难的心,所以他们家的药铺才能延续百年。

即便是近些年,沈家在沈城一众财主富绅中异军突起,城中大到货运码头,牲口马匹,小道粮食布料,胭脂水粉,几乎所有的行业都被沈家垄断的情况下。

黎家药铺仍然可以依靠着强大的群众基础和黎家人不变的初心稳坐沈城医药业的头一把交椅。在沈城这个不算大的地方宛若不可撼动的一座大山。

不过,就是这样的一间老药铺,现在竟然也出现了账面亏空,而且还是一笔不小的数额。

引起亏损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黎家的老一辈在创社之初,手上根本就没什么钱,所以,向周围的亲戚朋友借了不少。

后来众人眼见黎氏堂发展的越来越好,就去跟当时的老黎大夫,也就是黎百草的太爷爷提议,说借给他的钱不用急着还了,要是他同意的话,他们愿意把借给他的钱转化成在黎氏堂这间药铺的股份,赚了钱大家分,若是不幸赔了钱,他们也就认了。

当时的老黎大夫虽说药铺有了起色,但其实手里的现钱还真是不宽裕,都压在新购进的药材上了,再加上他也觉得亲戚朋友的建议却是不错,所以也就点头同意了。

就这样,黎氏堂成了一个清朝年间的“股份制集团”,不过当时的人们脑海中还没有“集团”这个概念。

只是“有钱大家赚,风险大家担”而已。

时至今日,“黎氏堂”这个“股份制集团”已经将近一百岁了,当年那些入股的人家也传了三四代。

有的人家因为举家搬迁到远方,售出了自己的股份,有的人家因为自己家的日子过得不好也把手里的股份转手卖给了他人,不过这都是极个别的现象。

因为黎氏堂这些年越做越大,拥有黎氏堂股份的人但凡家里有闲钱,都不会选择把自己手里的股份卖出的。

不过最近今个月,这些持股人也不知道怎么了,就跟私下开过会议,商量好了的一样,纷纷开始出让自己手里的黎氏堂股份,而且还伴随着另一件更加叫人意外的事,那就是有人高调出售黎氏堂的股份,却没有人愿意买。这可愁坏了现在的黎老板。

黎氏堂虽说是个药铺,但归根结的他做的毕竟还是生意,只要是生意,最怕的就是舆论导向对己方不利。

一大批持股人纷纷高调宣布要出售手里的股份却无人问津,这无异于在向外界释放着一种信号——黎氏堂出问题了。

具体是不是出了问题,如果出了,那又是什么问题,这些,普通老百姓当然是不知道的。

不过,不知道具体情况并不影响他们发表那些自以为是的观点啊,今天张三说:黎氏堂没准是资金上有些周转不开了吧。明天就会有一个李四说:黎氏堂资金出现了大面积亏空,马上就要破产了。

这话后天再传到王五赵六的耳朵里就会变成了黎氏堂马上就要破产了,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着急卖掉手上的黎氏堂股份,还没有人愿意买。

尤其是,再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带动舆论风向,使得原本什么事都没有的黎氏堂在几天之内在沈城老百姓眼中就是大厦将倾了。

很多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的,三人成虎,大家都说黎氏堂出问题了,那么即便黎家人逢人就开口解释:黎氏堂跟过去一样,什么问题都没有,那也已经于事无补了。

当舆论的导向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