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夏天的芙蓉李园美不胜收。

果多的李树,果农会用木棍支撑起来。这些木棍拄着被压弯的李枝,让密林状的李园像一座又一座别致的凉亭。

这一株李树与那一株李树,疏密有致,那长卵形的李子叶片,泛着浅浅的绿,枝叶交错。

只有强劲的阳光,才能穿透一些枝叶,落在地上,闪动着,仿佛串串银线在穿梭。

丰年的季节一到,整株李树所有的枝条都缀满李子,修长又密集地并列着,簇拥着,十颗、百颗,丰硕得数也数不清。

李子就像翡翠圆珠,一身光溜溜的,渐渐长大,蒙上一层粉霜。即将成熟时,几近浓妆艳抹,更有黄斑点缀。

轻轻拭去粉霜,即刻闪出隐隐约约的色泽。那色泽是从浅绿色的极细嫩的肌肤里漾出来的。

忍不住,伸手摘下一颗,咬一口,伴随一声脆响,在你嘴里释放出玫瑰般的红,红红的肉,红红的汁,红红的甜,酸甜可口。

景美果甜,既淳朴亲切又引人喜爱。

艾萍已经是第二年,来到这个芙蓉李盛产的古镇。对这个小镇,还有芙蓉李已经有不少的认识。它位于闽西最北段的一个幽静的地方。这里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是天然的大温室,于是便有了水果之乡的美誉。

随着千百万年来,地壳运动使得这片土地含有大量微量元素,生长于此的芙蓉李果肉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对于清肝利水,止咳化痰有显著的作用。

02

这里的芙蓉李比一般李子大一、二倍,色泽透红,肉厚核小,汁多味甜,松脆爽口,鲜果含有丰富的糖类、钙、磷、胡萝卜素、抗坏血酸等营养物质。

成熟的芙蓉李果实艳丽,全身散发着透亮的色泽,它果大核小,清甜香脆,轻咬一口,果汁四溢,让人回味无穷。

果皮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如白霜一样的粉酶,起保鲜保洁作用,故得“芙蓉李”之美名。

七月是芙蓉李收成的季节,又是夏天最热的时候,来到这里,既可以品尝好果,又能避暑乘凉,真的是不错的度假选择。

去年,因为报了乡村支教的暑假志愿活动,艾萍才有幸来到这个古镇。镇上的小学,其实挺漂亮的,并不像起初想象的那般破烂或是落后。

新盖的教学楼,课桌也是新的,也用上了联网的电子黑板。操场的跑道,也换上塑胶的。这些得益于在外发展的乡人,你一千我一万地捐款建起。

走出家乡,更能感受到读书的力量,教育的重要性。

村子的孩子,也是镇上的未来,他们应该有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成长机会。

硬件设施越来越完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几乎可以和县城的媲美。目前,唯一缺的就是老师,而且是英语、社会、科学,这种,在小学看似无关紧要的学科老师。

这些科目都是语数老师兼顾担任,因为不专业,常常一节课只上一半,下半节课要么直接上语数,要么让孩子们做作业。

03

老师们不是敷衍了事,而是力不从心。毕竟不是专业出身。校长也愁,多次进城反馈申请,领导总回复:城里也缺老师,你们那边语数能配置齐,已经不错。目前,先克服克服。

就这样克服了一年又一年。直到艾萍的出现。

其实,她也不是什么师范类毕业的,但她学的是外贸英语,英语八级,就业一家外贸服装公司,打交道的是中东的一些客户,口语很溜,而且极具生活化,不是书本上的一板一眼。

只是,她也只能趁着暑假2个月的时间过来。这段时间,刚好是公司业务的淡季,而且,她把之前没休的假期天数一并攒着用上。

工作狂的她经常加班,周末也不放过。工作一忙完,便会请长假,外出旅游。

拉萨布达拉宫、呼伦贝尔大草原、丽江古城、南京孔子庙、厦门鼓浪屿、三亚海角天涯……都留下她的印记。

祖国大好河山,处处都有美景。之前的旅行,无非是观景拍照,发发朋友圈买买纪念品。

多次如此,艾萍越发觉得无趣。走马观花,一个城市再美,你也只是匆匆过客。

当时感叹,一回来,那种触动便渐渐模糊,最后空空如也。

艾萍是个脚踏实地的人,追求踏实感。做一件事,希望有所成就,哪怕是放松的玩,她也希望有所意义。

去年,她从大学一学妹的朋友圈了解到暑假有这种支教的活动,想都没多想,便第一时间报了名。

04

支教点是临近出发的前一周才得知,网上关注这个古镇的信息并不多。有名的是芙蓉李,还有,这里曾经是中国明清时期的四大版印刷中心之一。

史料记载,这里的雕版印刷起源于南宋,发展于明朝,鼎盛于清乾嘉时期,刊印的书曾行销江南,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至越南、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成为中华化南传的一座重要桥梁。

镇子上还特意建了一座博物馆,收藏相关的历史文物。

艾萍对这类历史文化的东西,特别有兴趣。

她所在的村完小,只有一二年级,也就两个班。三年级开始,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