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下面还有一块雕版,看样子,就是这张图的原版。

艾萍用手轻轻地抚摸着,这一定是邹明煜雕刻的。她有听邹明芳提过,邹明煜拜了镇上雕版技术最好的马师傅为师,每天都会抽空过去学艺。

镇子的雕版印刷技艺十分精巧,大致可分为6道工序:伐木制版、编辑写样、雕刻雕版、调墨备纸、印刷分页、装订裁边等,如果细分起来,可以分出20多道工序。

其中刻字,是整个雕版印刷程序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从开始第一刀到最后一个字完成,不能出现有刻错的地方,如果有一个地方刻错,整块版作废。

这,不会就是他的第一块成品。艾萍有些激动。

要知道,这是一刀一刀刻出来的,而这一刀刀之前,是千刀万刀,一次又一次的练习。

邹明煜不知道花了多少心思。李园的事够他忙的,他还能抽出时间学这个。

在一处角落,艾萍摸出异样,这里刻的是什么,纸上的好像没有这个。

这时,她不由回想起在博物馆看工作人员演示的印刷样子。

在雕版上面,刷上一层墨,铺开一张当地手工制作的宣纸,名为连史纸,四周留一些边,平整后,用特制的棕毛刷,很像抓着一把马尾辫,用力均匀刷一遍,最后,把整张纸拿起来,雕版的作品便全印在纸上,一览无余。

那个雕版的年代,镇子印制的《幼学故事琼林》(增补)、《三字经》、《增广贤文》、《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合刻本等,堪称出版史上罕见的珍本。

18

不仅纸张质地好,装帙考究,字形秀丽清晰,而且书页天头高大,便于读者批注,所以很受欢迎,在当时是国内外有名的。

艾萍是亲自参观了镇子的博物馆,才有了对雕版这么多的认知,否则,如今的网络年代,写字的不多,更别说刻字印字。

如果不是政府全力保护这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想必,光凭几个传统艺人的维护,也很难将这些文物和技术传承下来。

感慨一番,艾萍的好奇心一下上来,带上雕版,转身便进了书房,找来墨水和宣纸。

父亲是个实打实的生意人,却爱毛笔字,既有名家之作收藏,自己有空,也会挥笔练练。笔、墨、纸肯定不缺。

没有棕毛刷,便找来两把牙刷。

工具齐全,艾萍有模有样地印刷起来。

先把宣纸剪成合适的尺寸,然后用牙刷沾了沾墨水,均匀地涂在这块雕版上,把纸平铺上去,用另一把牙刷在纸面上刷一遍,最后,小心翼翼地把纸张拿起来。

转过来一看,图案和盒子里的那张一样,但是,树底的边上,有3个符号,仔细一看,是“i?y”。

这,不是“我爱你”的简写吗?艾萍又惊又喜。难道邹明煜也喜欢我?这是委婉地试探我?他怎么不当面说呢?不够自信还是怕被我拒绝?

邹明煜的心思藏得真深,艾萍猜不透,一下想些有的没的,仿佛瞬间掉入了爱河,迷茫地不知该往哪里游。

艾萍沉入思考之中,连父亲进来也不知道。

父亲一下被她手上的字画吸引住,“这副字画是从这块木版印下来的?”

19

被这一问,艾萍才缓过神,应了声,然后把纸张递给父亲。

父亲条件反射地点评道:字,不怎么样,毕竟是木雕的能理解,但这课树,加这行字,整体构图不错,蛮有意境的。

父亲询问了这块版的来由,艾萍一五一十地介绍道,包括镇子的雕版文化,也一并说明,想着,父亲应该也有兴趣了解。

最后,关于那3个字符,艾萍犹豫了一下。父亲早已发现,先补充了一句:“看样子,这是份别样的情书呀。”

“说说吧,小伙子人怎么样?先前,我也听你母亲提起过。”父亲开门见山,没有质问的意思,反倒兴致勃勃的样子。

艾萍看着瞒不下去,如果自己认定他,早晚也是要过父母这关的。

择日不如撞日。

艾萍讲了他们第一次见面的场景,讲了他的李园,他特制的李汁,讲了他和妹妹的故事,退学创业的经历,还有自己对他的想法。

父亲一句也没插断,直到艾萍全部讲完。

父亲点了点头,“能被我女儿第一眼看上的,想必不是个平凡的人。听你这么介绍,小伙子是相当自立也自强,还有责任感和爱心,又有才艺。不错不错,很符合我们家的择婿标准。”

听到最后一句,艾萍不好意思地拍着父亲的手臂,“老爸,你这是在开玩笑吗?”

父亲明白女儿的心思,他不好一开始就坏她的心情,但是,凡事没有绝对的完美。丑话还是要挑明。

“但是,女儿,他大学没毕业,还是乡下人,父母早早不再,身体有痒,这些,无形中,拉开你和他的距离。”

20

父亲直戳痛处,深表担忧。“硬件条件,远远比不上我给你介绍的相亲对象。你能保证,你们就真的合拍?”

刚刷过的雕版和宣纸,还散发着淡淡墨香。此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