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银锁·绣帕(十四) (1/1)
39
这间私塾果然跟她们村里的不同,不仅宽敞,光是外面的房梁门柱甚是明艳,很明显,最近还上过漆。
听闫主管说,这间私塾是镇子的脸面,富贵人家都愿意捐钱送物的,让私塾越办越好,越显排常
自家的娃,也要入学堂的,说白了,也是为了自家后代。
教书先生有两个夫子,一位姓赵,一位姓李。据说,才学都不浅,还上过京城赶考的,偏逢时运不佳,没能得个功名,只好返乡。
好在,镇上的乡绅识才爱才,竟然有一肚子墨水,总得有个地方释放,否则,白白浪费,岂不是可惜。
于是,集资建了这间私塾,让镇上的娃们能好好读书,将来再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所以说,这间私塾年岁也有点久。
两位夫子当年也才二十出头,如今是五六十的老人。黑发褪去,白发横生。想必从他们手上教出的学生,也不少。
温老爷就在这度过几年。当时,他也只是出身在一个普通农家,所幸,他家父母同认为,不管如何,孩子都应该读点书,学认字。
再后来,成年人了,得和父亲一起负担家里的开销,也跟着去了外地做点买卖。也是因为读了这几年的书,他对于人情世故、标价记账,生意场所需的种种,比较容易上手。
旁人以为他有这个天分,是这个命。只有他自己知道,那几年的私塾学习对他的帮助有多大。
也因为自己少时的这个经历,当他听到汪小凤的情况时,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
40
当年家里努力供他的点点滴滴一下涌上心头。
他一个男娃尚且不易,何况她一个女娃,还能勤勤勉勉。
这位父亲有远见,这个女娃也一样看得远。
他对汪小凤第一印象便不错,才会破例许诺她那么多的特殊照顾。至于,她父亲能不能赚到银两接她回家,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按她们家的情况,比较难。欠债卖女,本就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她父亲敢拉下脸送她来,要么是真的走投无路,要么对他而言,女儿还不是最重要的。
当天又见她的那位小娘,一看就不是什么持家的货色。别败,就该庆幸了。
出门讨生,来来往往,不知见过多少人,接触过多少人。温老爷也算是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八九不离十。
竟然如此,留在温府,对汪小凤来说,出了见不到阿爹,反而好处不少,不愁吃住,干的活也轻松,还能继续上学堂。
也算是没白费一棵好苗子。
儿子有这样的女娃旁边陪读,他也放心,没准还能收收温子然贪玩好闹的性子,真正把心思投入到学业中。
要是能这样,他就谢天谢地了,到时,再给一份银两送到她家,也不为过。
所以说,表面看他是对自己儿子期望殷切,其实对汪小凤也寄托不少。
特别让闫主管把陪读的要求一一说明,让汪小凤务必一一认真做好。
汪小凤自然清楚,这,不仅是她分内的活,也是她期盼的事。
简单了解了夫子的情况,汪子凤又特别留意温子然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