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府的生意败落,被吹捧的很了不得的晴雯的手艺也卖不出去了。此时晴雯才醒悟过来她没那么厉害,再是费尽心血,也只能为贾宝玉补补破损的衣物。

掰谎记里,贾母说到小姐们身边都是一堆人,大家闺秀的衣服饰物都有专人给做,不管是林黛玉还是薛宝钗,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做出织品去卖——那样废功夫、伤眼睛、伤身体的活儿,小姐们也都做不好。林黛玉写了五首美人诗,贾宝玉拿了去,薛宝钗就说道,“倘或传扬开了,反为不美。自古道‘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女工还是第二件。其馀诗词,不过是闺中游戏,原可以会可以不会。咱们这样人家的姑娘,倒不要这些才华的名誉。”慧娘的故事也是假的,是仇十州那样的落魄贫寒出身。

晴雯不会文,林黛玉又不会绣,十七八岁开始培训也来不及了,两个人结合出来的产品,充满误差,“慧纹”这个品牌就必须死,实际上已经死在了外边,没有销路了。林黛玉有病,林如海死得也很蹊跷,不清不白,林黛玉死了之后,贾宝玉再娶的林黛玉对外就不是这个人了——那时女孩的闺名都不对外公开,根本没人知道死的是谁,嫁的是谁。把藕官给林黛玉,就是信佛的王夫人“好心”,为她留了一条活路,让她重新做人了——背后是贾雨村徒弟的缘故。薛宝钗适时出面与林黛玉交好,是薛家生意需要贾雨村照应,他们在内宅就给林黛玉一些照应。

此时专门写了甄宝玉的事,并且说贾宝玉遇到人就说真有一个宝玉,是因为“慧纹”的事一被揭穿,连带贾琏这一门的生意被赶出金陵,人们大都怀疑他们家全部是假的,对外放出的消息、营造的名号也都是假的。甚至连贾宝玉这类有外面消息渠道的,众说纷纭,甚至指责,也开始怀疑自己的存在感——赔到怀疑人生。贾敬办丧事时,与秦可卿办丧事形成对比,小管家俞禄(余钱)找贾珍要钱,贾珍笑道:“你还当是先呢,有银子放着不使。你无论那里借了给他罢。”此时甄宝玉的出现,是说荣华富贵人家的公子都是这样的,以前的贾府是真的那样鼎盛过,并不只贾宝玉一个如此“荒唐”。

外面人都是怎样认为的呢?作者落笔贾珍父子,就是事情的另一面——尤老安人睡着了,贾蓉调戏尤二姐、尤三姐,并抱着丫鬟们亲嘴,这就是贾宝玉和金钏事件的另一种说法。贾宝玉爱吃丫鬟的胭脂,胭脂就是现在的口红,用在贾宝玉身上是吃胭脂,用在贾蓉身上是抱着丫鬟们亲嘴,所以说贾宝玉在外是“淫遍全府”的名声。

金钏下葬是以贾宝玉爱妾的名义,晴雯在外也是贾宝玉的爱妾,只是晴雯以为是自己,外人以为是林黛玉。晴雯死之前说自己“白白担了个名”,就是这“慧纹”之类的名声。

晴雯被逐出之后,连个倒水的人都没有,是因为她真死了,不但事情瞒了下来,把所有外面传的林黛玉的不好都带走,也不用担心她以后重拾旧艺——赶出去之后病死了也与贾府高层无关,给晴雯的就是一条死路。

贾宝玉做《芙蓉诔》是祭祀“慧纹”林黛玉的,不是晴雯,晴雯根本就不识字,死了也看不懂这诗。贾宝玉曾对着袭人表错情,袭人立马知道这话不是对她说的,是对林黛玉说的,晴雯却蠢得真当贾宝玉和外面所有人因为她绣工好,都对她很好。袭人问晴雯“病补雀金裘”的事,“怎么我去了几天,你病的七死八活,一夜连命也不顾给他做了出来,这又是什么原故?你到底说话,别只佯憨,和我笑,也当不了什么”,晴雯“装憨卖傻”是因为她要解释为什么以前那样,现在这样,她说不出来了。以前她以为自己稳坐贾宝玉姨娘职位。她知道袭人也是这样想的,袭人还领着姨娘的月钱,但晴雯认为袭人肯定会被赶走,因为她的绣艺包括修补手艺,能为贾府带来收益,所以她不说。现在邢家、薛家和李家的亲戚来,是被赶回来的,金陵那边的生意败落了,已经用不上她了,她必须在怡红院着力表现,求得生存余地。

贾宝玉对谁都好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对谁都不好。贾宝玉到处说,“你们如果死了,我就出家当和尚。”林黛玉跟他说,“这是第二个和尚了,我都帮你记着呢”。袭人也一样,她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时,她就立马明白过来。晴雯只看到眼前的这份好,贾宝玉让她撕扇、让她吹汤,却不知道这份好是对哪个年轻女孩都一样的。只袭人这份不自作多情的聪明,想来也能多活几年。

衣裳在现在是一个词,在古代是分开的,衣主要是上衣、外衣,裳是下面的衣服,裙裳的意思。因为古时也是夫上妻下,所以衣多代指男人之间的关系,连襟之类的,裙带则主要指女方的关系。香菱湿了裙子,袭人把自己一模一样的裙子换给香菱,是交代了袭人的真正来历——跟香菱一样的败亡家族里的旁支。

花气袭人知昼暖,首先要有花容月貌,贾宝玉说到女子像水,却没说过女子都像花,因为并不是都鲜艳的。其次要让人一眼看到就觉得香、暖,温和。袭人为人处世处处妥帖,与其母亲知道大家族里的行事规矩有关——香菱的外公叫封肃(风俗),袭人的外公说不定叫任青(人情)呐,袭人的爷爷肯定叫花潜(花钱)。袭人的新裙子给了香菱,香菱的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