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家里的长辈,谁都没有见到那位媒人和远方表舅,雅容十分好奇刘氏给王雅琳找了什么样的好人家,所以派了豆苗悄悄去打听消息,自己则窝在林氏这里等消息。
林氏看雅容一副抓耳挠腮的猴儿模样,忍不住笑了起来,拿帕子擦了擦她鼻头上的汗珠,打趣道:“你就这么好奇?”
“是啊,也不知道二姐以后要去什么人家,姨娘你知道吗?”
“我知道得也不甚清楚,只知道是你父亲往日的同窗保的媒,应该是上京的人家,肯定差不了。”
原来林氏也不知道,雅容只好专心等豆苗的消息,等了好一会儿豆苗才回来。
“怎么样,怎么样?”雅容迫不及待的拉住豆苗。
豆苗喘了两口粗气,平复了一下心情,然后才说:“奴婢在门口打听了好久,才听说是什么大理寺卿家的小公子,据说跟咱们二少爷一般大,明年也要下场大比的。”
大理寺卿?雅容细数了一下,应该是官拜三品的大员,这次王雅琳真是要嫁入豪门了,可是按照王家目前的情况来说,应该是够不上这样的权贵之家的,就算是刘家应该也没资格,王承明和刘氏到底是走的谁的路子,居然可以把女儿嫁入这样的人家里去。
可是嫁入这样的人家真的好么?王雅琳以前从没受过闺秀的教导,和上京的人生活环境差距甚大,她独自一个人嫁入上京权贵人家真的好么?
雅容有些不明白王承明是怎么想的,不过也许人家认为嫁入高门,是对女儿最好的安排,这也轮不到她来操心。以后若是王雅琳嫁到上京去,她们有可能就一辈子都见不上几面了。
这边还没送走刘家表舅和媒婆,那边王承宏就来了,还有她的妻子罗氏和已经会走路了的王明显。
他们是来接王家两老的,刘氏将他们一家安排在新修缮的院子里,当日晚上则安排了接风宴,家人在正厅吃饭。
这两年三房的人都住在罗氏家里。罗氏面上看着倒是十分红润。但是王承宏倒是消瘦了不少,看着还有几分潦倒,王老太太心疼的拉着王承宏的手嘘寒问暖。还有王明显,这个小孙儿从生下来也没在她跟前待过几日,自然是心疼得不行。
好不容易厨房来说可以开饭了,众人才请了老太太去入席。罗氏今天是一来就听到了有人上门提亲的事,饭桌上就开口问了。
“听说家里有人来提亲。二嫂,不知道是给咱们家哪一位姑娘提亲啊?”
“是来给琳儿说亲的。”刘氏显然不想多说,可是罗氏却不消停。
“给二丫头啊,可是咱们家大姑娘都的亲事都还没定下。到先说起二丫头的亲事,这妹妹倒先走到姐姐前头。”
说完也不看汪氏青黑的脸色和罗氏满脸的不悦,笑了一下。继续说道:“不过也难怪,二姑娘是咱们二嫂的掌上明珠。外祖家又是上京的大官,这亲事自然人人都操心。”
罗氏还是跟以前,说话不过脑子,一点也不在乎听的人什么感受,不计较的呢说她是没心机,计较的呢就会说她是没脑子。
刘氏忍不下去了,扔了筷子,不客气的说道:“三弟妹这说的是什么话,琴儿如今正在孝中,怎么给她说亲,传出去咱们家的姑娘以后还怎么做人?若是琴儿不能说亲,下面的妹妹们都不能说亲的话,岂不是都要耽误家里的孩子。”
罗氏呵呵一笑,解释般说道:“我也不是这个意思,我就是随便说说,哎呀,咱们赶紧吃饭吧,这锦州的厨子就是比咱们登州的厨子厉害,做的饭菜都比咱们那边精致,爹娘真是好福气。”
反正不管怎么样,有罗氏在,今天在饭要吃得好看来是很难了,就连雅容这种装聋作哑的人都吃不消化,王雅琳和王雅琴更是一吃完饭就说不舒服,然后回自己的院子去了,雅容自然也跟着王雅琳走了。
看王雅琳的脸色,看来这几日的定亲的好心情都没有了,那王雅琴的心情更是可想而知了。
王承宏来的次日,刘氏就打发了表弟和媒婆回上京去,而王承宏则在锦州待了三日,主要是和王承明核对登州的账目,以后登州祖产的庶务就由他来打理。
三天后王承宏启程回登州,带上王家两老和汪氏,浩浩荡荡的两辆马车,还有一些王承明请的护卫,护送他们回登州去了。
他们走了以后王家许多地方都被空了出来,刘氏依然还住在正房,不过王雅琳却搬去了汪氏原本住的院子,不过这样也好,她们现在也不怎么说话,她正在说亲,以后还要准备嫁妆什么的,自己一个院子确实是要方便些。
媒人回去以后没多久,上京就来了信儿,说是商量着选一个日子来行纳采之礼,刘氏拿了历书出来,八月初六倒是个好日子,可惜正好赶上八月十五,中秋佳节,若是来锦州的话怕是赶不回去过中秋,这样未免让男方家为难。
往下再看,九月初五日子也不错,就回信说了,大约六七日后收到回信,对方也觉得那个日子不错。
要嫁人的王雅琳总算有了点要当大人的感觉,也不跟雅容斗嘴逞强了,反而跟在刘氏的后面学习家务,不同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