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S(UDO技术服务)、UDO咨询、UDO认证、泰若网络、UDO电商、UDO市调、UDO投资、UDO银行、UDO保险、优宝、优利宝、UHC、UDO教育等十四家一级子公司,总雇员超过40万,是欧洲毫无疑问的头号综合性高科技企业。

在起家的EC领域,UDO逐步退居幕后——主攻B2B的ULT被出售给法国康帕斯集团,主攻C2C的UIW被出售给英国刚特集团(Guree),B2C业务被分拆出售给传统商业企业,仅没人接得下来的C2B平台UWT被保留。当然UDO也舍不得放手,UWT既是武器,又是一个大财源,还是UDO圈中小企业的帮手和它维持在大宗货物市场影响力的工具。

表面上看,一连串的动作过后,UDO在电商领域的影响力大大降低,实际相反,因为它不仅升级做裁判和股东了,而且收入的稳定性大幅提高。

指望一帮新新人类不折腾是不可能的,从EC领域撤退后,UDO增强了科技服务领域的投资力度,越来越热衷于玩无形商品。整合相关业务后,UDO成立了中央研究院和技术服务子公司UTS。与EMK不同,UDO以自行研发为主,倒腾为辅,总体来说还算安分;也不得不安分,涉足的领域太多,其中是不少是敏感技术和战略技术,胡来容易出事。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课题,各国都有大量的机构从事相关的工作,但包括发达国家在内转化率仍不够高,真正的及时性也值得商榷,官僚主义和理想主义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种业务技术含量极高,寻常企业根本玩不转。UDO是第一家大规模进入这个领域的巨型上市公司,UTS定位明晰——专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功能明确——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转化速度和科研经费投入产出比;盈利模式清晰——帮供需双方牵线拿佣金,帮客户管理专利,帮客户将用不上的成果卖个好价钱、承接研发订单等等。

UTS本质上是一个高级科研管家兼创业孵化器,如果有选择,大学老师和研究员们更希望做自己擅长的事,而不是琢磨该怎么找项目、发财和应付三教九流。对大学和独立研究所管理层来说,术业有专攻,UTS规模优势明显,效费比高。正因如此,UTS在筹备阶段便得到了欧洲大批高校和独立研究所的支持。虽然共享模式容易泄密,签约的单位仍络绎不绝,UTS上线后迅速成为欧洲知名的技术掮客兼知识产权玩家,业务量节节攀升,轻松实现了盈利。

互联网服务领域,UDO大幅增强了搜索业务,将Terra、Lycos、Voila、Yandex四个搜索引擎整合到Terra旗下,统一由Terra-Networks即泰若网络管理,在英、法、德、俄、西五种语言覆盖的范围都能找到足够的饭吃。对华业务统一以莱科斯即Lycos的名义出面,不过目前份额很小,估计未来也很难超过百度。这不是技术问题,UDO麾下的泰若,技术比谷歌不会差,财力超出不止一筹。条条大路通罗马,UDO从来都不是一家死板的企业,更不喜欢自吹自擂,管理层肯定会想办法提高中国市场的收入。

金融服务领域,UDO持续高歌猛进——第三方支付工具优宝彻底压住贝宝(Paypal),坐稳了榜首的位置,不仅在欧洲如鱼得水,在美加和日本也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相对独立的理财基金优利宝锐气不减,虽然它不再接受大额长期投资,规模仍逐月递增,现在是一个真正的庞然大物,管理的资金规模近5500亿欧元。

为遏制不好的苗头,也为了降低客户的融资成本,避免恶性循环,优利宝管理层果断降息,11月甚至下调了两次。即便如此,在普通人的眼中,总比存银行利息高。风险可以忽略不计,有UDO做靠山,优利宝破产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再说它运营良好,也没有潜在的致命威胁,因此选择撤出的资金寥寥。

这么多钱,想充分利用起来,必须开发新业务,于是优利宝面进入了P2P网贷领域,开始给UDO圈之外的群体贷款,采用的是保本模式,因地制宜。在西欧和北欧,它贷款的利率比银行小额借贷略高,但相差有限,总体来说双方相安无事。在东欧和南欧等信用体系不完善的地区则以协商利率为主,虽然也是以大银行的小额贷款利率作为参考,但波动范围非常大。

坏账是金融行业的敏感话题,优利宝的坏账率极低,似乎没什么人敢恶意赖账,包括地广人稀、混乱的东欧。同行都知道是怎么回事,没有羡慕,也没有妒忌,辛苦钱可以接受。

由于优利宝牵扯到的群体过多,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它在东欧的操作完合法,反正也没什么恶性案件传出来。饶是如此,优利宝也得了一个绰号——UFC,意即无限制格斗冠军。UDO金融投资事业部其他部分被牵连,很快简称UFS被人改成了UFC。严格来说,这事跟优利宝的大哥UDO投资也有些关系。虽然UDO投资主要跟社会中上层打交道,但同样不择手段,只是做得更文明一些。大家都这么想,绰号想不流行都难。

UFS的名声不太好,但生意一直红火,没人揪着不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