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机枪手在八百里外就能一枪干掉鬼子;

飞机来了不用怕,手雷也能把你炸下来;

最厉害的是这个,“自行车+轻功”,看完之后还敢说自己会骑自行车吗?

笑归笑,可别看不起横店,如今的横店集团市值千亿,拥有四家上市公司,年收入600多亿,市值超千亿元,而影视收入只占很小一部分!

但30年前,横店只是一个位于浙中的偏远小镇,只有一条街道,四处是荒山野岭,人均年收入只有75元。

那年,40岁的徐文荣带着乡亲们开始创业,从无到有做起了缫丝厂、废铅回收厂,前前后后做了700家企业!

60岁时,他开始二次创业,硬是把山沟沟炸出了一片地,建起了一片足够以假乱真的故宫、民国街、珠江......曾经的小山村变成了“东方好莱坞”!

20年后的今年,他已经80多岁,集团规模上千亿,年收入631亿,但他选择把企业分给大家,自己没有留一点股份。

对于这位老爷子,江湖人称“横店之王”。

1935年,徐文荣出生于浙江东阳,爷爷和父亲都是卖冰糖葫芦的,虽然赚不了多少钱,却给年幼的徐文荣心中埋下了经商的种子。

60年代时,徐文荣还在东阳农村当农民,偶尔听说地广人稀的安文山区种玉米肥料奇缺,而他知道有一种比尿素肥力还高的农家肥“马桶砂”(大粪积在马桶壁上的固状结晶体)。

凭借信息优势,徐文荣向公社提出“以肥料换粮食”,征得同意后他数次北上上海,挨家挨户收“马桶砂”,收集了1500多斤,最后不仅换回了1000多斤玉米,他自己也赚了1200元。

徐文荣没有留下这些钱,除了少量留给家里应急,他把所有的粮食和钱都分给了村里的低产户。但他还是被不少人眼红,最后落下了个“投机倒把”的罪名,经多方说情才被通融过去。

这件事算是徐文荣创业生涯的“小试牛刀”,但却深刻展现了徐文荣的为人:

一是胆大,当时的年代“投机倒把”可是不小的罪名,但别人不敢做、没把握的事情徐文荣就是敢做;

二是无私,赚钱不为个人,而是为了让大家一起致富,一起赚钱。

这样的性格,也在后来一直在徐文荣的身上体现出来。

经历了这件事,徐文荣消停了几年,直到1975年,时任横店大队党支部书记、已经40岁的徐文荣,在领导的指派下接管了横店当地一家缫丝厂,正式开始人生第一次创业。

徐文荣也是有本事,第一年就赚了6.7万。赚了钱,不少凑钱办厂的乡亲们都想把钱分了。

徐文荣是对的,他把赚来的钱继续投资厂子,扩大产能,结果第二年赚了15万,第三年居然赚了35万!

根据这个理论,他又做起了用废铅提炼真铅的生意,后来又涉足在当时就算大企业也不敢轻易进入的磁性材料领域,继而将版图扩展至医药、汽车、草业等领域。

据统计,他陆续办过的企业有700多家。

办那么多的企业,赚钱再多也不够花啊!别急,徐文荣还有另外一个理论——“清水炸油条”。

他说:“清水肯定是不可能炸油条的,但是我们先办一家工厂,其中产生的利润就可以继续再去办另一家企业;如果银行不贷款的话,我们就找朋友们借钱集资来办厂。”说白了,就是借力打力,“借别人的油来炸油条”。

在徐文荣的带领下,横店集团不断扩大,横店也从一个荒山秃岭的小镇,变成了80年代著名的“世界磁都”和“江南药谷”。

但没过多久,对于横店,大家就只记得“东方好莱坞”这一个称号了。

关于横店影视城的由来,有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

最广为流传的版本是,1995年,著名导演谢晋想拍香港回归献礼大片《鸦片战争》,在国各地造景无门,最后求助于徐文荣,双方一拍即合。

谢晋导演

而当时《鸦片战争》美术指导张大帅却说了另外一个故事:

1995年底,他陪谢晋导演到东阳看景,被徐文荣知道了,恰好徐文荣当时考虑发展文化产业,觉得有合作的可能,便主动邀请他们到横店。

在酒席上,徐文荣听说这是要为香港回归拍电影,觉得是个大事,立马承诺:我来帮你们造景,别人用1年,我用3个月!

谢晋导演只是以为徐文荣喝多了乱吹牛,也没把这事当真,而且他也很不喜欢横店,张大帅回忆,导演离开时,一上车就双手一甩:“这地方怎么拍啊?没法拍!”

谁知第二天徐文荣就派出一位副手来谈合作,从横店追到北京,再从北京追到上海,结果就谈成了。

这两个故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个故事,徐文荣没有放过送上门的机会;第二个故事,徐文荣用最大努力抓住机会。

不管故事是怎么样的,反正徐文荣接下了打造“南粤广州街”的单子,为期3个月。

在这件事上,徐文荣显示出了过人的胆识和执行力。当时横店所在的东阳是国有名的木雕之乡,盛产能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