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曹操要撤了 (1/2)
周瑜听说楚轩只能派几千人协助,也没有意外的表情。
周瑜笑道:“我知道现在与曹操的作战,是到了关键时刻了。”
“所以要我去平定倭国,并不需要一兵一卒的相助。”
“我只需要你给我几个人就行了。”
楚轩问道:“可是程德谋、黄公覆、韩义公三位?”
周瑜笑道:“正是。”
“都隐居了这么久了,他们也该出来活动活动了,要不然整天无所事事,也会消磨人的意志的。”
楚轩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下来:“公瑾兄还有什么人选,尽管说来!”
周瑜摇摇头说道:“我们几个去倭国,就是用宰牛刀去杀鸡了,就不用多浪费人才了。”
“就让程德谋几人的儿子,随同前往,也顺便让他们经历几次战阵。”
“只是等将来大事一定之后,子昂还是要尽快派去文职官员,协助管理地方才是。”
楚轩问道:“此去倭国,公瑾兄打算如何行事?”
周瑜说道:“到了才知道,现在做打算,没有实地经历,也只是空想。”
“别的不敢说,就这个倭国,本来地小民贫,还能分成三十多个互不统属的小国家、小部落。”
“以我的能耐,子昂尽管放心就是了!”
周瑜、楚轩相视哈哈大笑。
没几天,周瑜就带着几位老将、小将,乘船出发,前往倭国。
大致路线是从青州东莱郡的昌阳港出发,一路往东北方向,不出半个月,就可以直达倭国。
此后,周瑜就带着程普、黄盖、韩当,还有这些老将的儿子们,在倭国的三十多个分裂势力之间,纵横捭阖。
没多久,这里就彻底归于和平。
周瑜随后被刘备给任命为第一任“东瀛总督”。
在周瑜东征倭国的时候,曹操再一次从头疼中清醒了过来。
他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询问现在的情况。
曹丕汇报说道:“现在刘晔、田豫、陈群、牵招、袁涣几人,偷偷协助刘备,拿下了我们的荡阴城,丁斐将军阵亡。”
“焦触将军前往救援的时候,也阵亡了。”
“司马仲达收缩了防线,主动放弃了阳平城。”
“其余地段,还都维持在之前的战线上。”
曹操问道:“太子对现在的战况,有什么看法?”
曹丕老老实实地说道:“如今我们只有幽州、并州和半个冀州在手。”
“但是并州此前高干在时,引南匈奴在河东与钟繇长期作战,已经是破败不堪了。”
“幽州向来就是苦寒之地,之前也被袁尚、袁熙给带着乌桓人祸害的不轻。”
“半个冀州不足以支持对刘备的大战。”
曹操叹口气说道:“是啊。”
“虽然眼下战线能够维持住,但是我们这是已经尽了全力了,而刘备为了求稳,没有放手进攻。”
“就算是这样,只要在拖上一两个月,我大军也会撑不住的。”
粮草、兵源、士气,哪一样都是要命的玩意儿。
曹丕说道:“在前几天,我和华歆等人商讨过。”
“眼下若是再苦苦支撑,只会到时候惨败收场。”
“倒不如保留有用之身,早日寻找退路,也好等将来元气恢复之后,在卷土重来!”
曹操问道:“你说的是,田畴当初搜寻的那个地方?”
曹丕说道:“正是,只是眼下我们各处兵马都被刘备的大军给拖住,脱身不得。”
曹操想了想,说道:“太子以为,各地将领中,那些是忠勇可嘉之人?”
曹丕眼前一亮。
曹操这话明着是问谁忠心,但是实际上问的则是谁走谁留的问题。
换言之,就是一旦大家一起往东北进发,谁来断后的问题。
曹丕说道:“张合是河间人,守卫家乡正是分内之事。”
“马延、张顗都是知兵善战之人,也可以留下。”
曹操说道:“太子还是舍不得司马懿?”
曹丕回答道:“司马仲达不但智计过人,最重要的是年富力强,正是将来可以长期使用的大才。”
“儿臣以为,可以重点培养司马仲达。”
曹操摇头叹道:“司马仲达此人,鹰视狼顾,向来不与人交心,又思虑深沉。”
“若是司马仲达将来得了大权,定然会野心膨胀。”
“程昱、满宠、钟繇等人,虽然年纪不小,但却是真心为我大魏效忠的。”
“太子自己也是聪明人,手下还有吴质、毛玠这些人,已经够用了。”
“此外,子丹、伯仁等将来也都必成大器。”
“太子怎么能够因为区区一个司马懿而不顾我大魏的将来着想呢?”
曹丕无奈地说道:“儿臣只看到了司马懿的长处,没有看到他的短处。”
“倒是失策了!”
曹操笑道:“曹子孝、夏侯元让、曹子廉,这都是我们的自家人,忠心无比。”
“程昱、满宠、钟繇、田畴、文稷、鲜于辅、毛玠、吴质、韩浩、李典等人,这都是真心效忠于我大魏,可以托付大事的人。”
“司马懿、张合、马延、张顗、华歆等等这些人,虽然可以一用,但是正如一件物品,遇到紧急情况,当弃则弃,切不可因小失大!”
曹丕仔细想了想,敬佩地说道:“儿臣明白了!”
曹操笑道:“那就好。”
“你尽快跟手下一起安排,我们要在一个月内开始撤离。”
“早一天到达田畴探寻过得地方,就能早一天开始安定下来,恢复国力。”
曹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