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理他了。其实他这样的男子还有一个特殊的体质,但他现在并不准备跟封钦说。以后……若以后他们的感情能再好一些,再说不迟。

如两人所料,皇上果然几日后才提审了姜氏,姜氏如实说了经过,但证据一事没咬死。这是贞贵妃教她的,说最有力的证据是用来保命的,现在什么都说了,别人想杀她灭口反而容易了,因为她没有底牌了。

皇上听后,安排了一位大臣带着皇家军,去织湖县调查,务必要将事情查清,不使一人蒙冤。

而就在大臣出发后两日,实丰县送来折子,说了县中被雨水淹没、庄稼很可能颗粒无收之事,然后朝廷能派粮过去,以解此时到明春无粮可吃的局面,安定民心。

于是这日早朝,皇上把所有能参与讨论的官员、皇子、亲王召来了。

“实丰县一事,各位爱卿怎么看?”皇上坐在龙椅上,神色疲惫,显然昨夜没有休息好。

“启禀皇上,臣以为天灾难料,但百姓的生计是头一位的,百姓生计有保障,我大晟才能太平。故,臣恳请皇上开仓放粮。”

“皇上,臣反对。实丰县受灾,却并没统计灾户多少,需要多少粮。谁知其中有没有夸大的成分?此时放粮,怕会惹人从中受贿。不如等实丰县知府报上具体数字,再做定夺。”

“皇上,臣以为此事不可拖,哪怕少放些去也好,先安定了民心要紧。”

“皇上,臣听闻实丰知府有可能与织湖知府勾结。现织湖知府的事尚未查明,实丰知府既然有可能与其沆瀣一气,那所说之言未必可信。还是先派个人去看看情况,再做定夺更为妥当。”

“皇上,这一来一回又不知道要耽误多少时间。现在天一天比一天凉了,这么麻烦行事,可能到入冬了粮都未必送得到,让百姓如何过活?如何过冬?”

皇上皱起眉,道:“好了,别吵了。封业,你怎么看?”

封业出列,“启禀父皇,儿臣觉得各位大人说的都有道理。但贪官和百姓的生计相比,后者自然更重要,也更不容马虎。实丰知府可能虚报,却肯定不敢瞒报,所以送粮救济百姓一事,势在必行。但也需要派更多的武将跟随,以防出现不可控的局面。而这粮一开始也不必放,分批次前行比较好,哪一批到了发现问题,及时传达,后面的粮队直接打道回京便是。”

皇上点点头,“分批隔日出发倒是个办法。有谁想自荐去送粮?”

四皇子立刻站出来,“父皇,儿臣愿意前往。”

上回军功没抢上,这回送粮也是个好差事。比上战场轻松多了,回来还能得个功劳。

二皇子现在地位敏感,自是不能主动请缨的。

大皇子怕离京中,京中生变,所以是从来不出京的。

封钦也站出列,“父皇,儿臣对送粮赈灾一事,尚算有经验。若父皇不嫌弃,儿臣愿意跟三哥一起前往。三哥比儿臣细心,很多事情他来处理更为妥当。而儿臣可以确保粮草不失,若发现异动,也可及时镇压。”

皇上这几日在懋妃处在时常听懋妃提起封钦,也是喜爱得很。现在封钦的名声因为上次送粮一事已经好了非常多,这次若派他去,倒也可以巩固一番。而且正像封钦所说,要有异动,可以及时镇压,也就不用再派其他将军跟着了,倒也是方便。

思量再三后,皇上道:“既如此,那就封业和封钦去吧。你俩退朝后到御书房去,朕再与你们细议。”

“是。”

七日后,赈灾队伍出发。

江翊和宋颀偷偷混在队伍里跟了去。

一路上走得不快,在到织湖时,天气就是阴的,但并没下雨。

封业和封钦也与来这边调查的官员见了面,但并没多聊什么。临离开时,留了三个暗卫在这儿监视,有什么动向立刻回报。

在快到实丰时,雨点像撒豆子似地掉下来,不用多会儿就能把人淋透。

他们送粮是在驿馆休息的,不像行军那样自带军帐,随时可以就地扎营。所以即便下雨,也要赶到实丰的驿馆才能休息。

封钦将自己的防雨斗篷解下来披到江翊身上,因为没想到会突然下起雨,挡雨的斗篷还在行李中收着,这会儿也不好停下来翻找,只能先将就一下。

好在距离不算远了,大概再跑上两刻就差不多了。

实丰知府已经率人在城门口迎接了。虽然打了伞,但雨势太大也有些狼狈。

“下官司参见襄王,参见律王。”

“起来吧。”封业道。

知府起身后,恭敬地说道:“驿馆已经收拾好了,这雨势颇大,两位王爷还是先去驿馆休息,明天再议粮草发放之事不迟。”

封业点点头,“那就先去驿馆吧。”

现在这种天气,做什么都不方便。不如先安顿好了,再慢慢安排便是了。

驿馆收拾得很整洁,但可能因为持续的阴雨天,总有些潮湿的味道。

“王爷,王妃,姜汤煮好了。”佑兴在门外道。

这次江翊也是偷偷跟来的,所以并没有带夏风,这些琐事上,只得让佑兴多忙活一下了。

“送进来吧。”封钦擦着头发道。

佑兴放下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