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不是怕事!

心头想明白此点,光济忽地展颜一笑,身上气质微变,脑后隐隐有第七轮佛光绽出,只是若隐若现,还差了一点意思。

原来就在刚才,随着他勘破一重心障,自家在修行上却是更进一层,对于第七识末那识更多了几分明悟,十二因缘现世三因第二因“念念不忘,妄求追取”一境,也有所领会。

这一境于十二因缘中唤作“取”,何谓“取”?

便是妄取、追取之意。

在现世五果之中,修行者“根、尘和合而成触”,指降生后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与色、声、香、味、触、法这一切外境之接触,故而有眼识、耳识、鼻识等六识生出。

于违顺二种境界上,生起苦、乐二种感觉谓之“受”,此即为对外境所起的一种情绪。

若是对于五尘欲境,心生贪著,即为对外境起了一种贪染之心。

修行至此,便转入现世三因之中,为现世三因第一因,“爱”之分位。

也正是光济不久之前的境界。

“爱”之后,若遇喜欢之乐境则念念贪求,必尽心竭力以求得之而后已;遇所憎之苦境则念念厌离,必千方百计以图舍之而后已,此即为爱染欲境的一种趋求,即为“取”!

五识能动反应起分别而取舍,故为第七识末那识,又有说法称分别识。

当然,也有一说称分别识是意识的别称,谓于显识中分别五尘好恶等相,故名分别识。

随着光济勘破此着,他已经正式转入这一阶段的修行,由“爱”之分位晋入了“取”之分位当中。

只是此境修行不得圆满,故而代表末那识的佛光尚未诞出。

“一切众生,不能见于十二因缘,是故轮转生死苦趣。若有人见十二因缘者,即是见法,见法者即是见佛,见佛者即是佛性。”

光济叹了一声,随着他步入第七识,对于自己心中所求愈发明晰,除此之外皆可舍去,于是也没了在真一阁久待的心思,匆匆步入第四层,以孟阗竹所给仙丹换取了一些补益血气、固本培元的疗伤丹药后,便出了琉球海市,自往外围礁石行去。

“出家人依先前所约,为孟道友取了这些丹药来,剩余仙丹皆在此处,如数奉还,孟道友可自去了。”

光济也不再纠结隐藏身份之事,干脆无比地以出家人为自称,将数瓶丹药抛给了孟阗竹。

孟阗竹接过丹瓶,惊疑不定地看了光济一眼,也不知想到了什么,灿然一笑道:“既是如此,阗竹再无事相求,丁道友好自为之。”

说着便将自身一扭,合作一道剑光,遁出这处礁石豁隙不见了。

光济见状低喧一声佛号,足下升起白莲,也自往海市一隅的一众凡人海商汇集之地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