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军由于长途追击,劳师袭远,现如今已是人困马乏、粮草不济、而且饥寒交迫,时间是农历的二月份,天气极其寒冷,山谷的风瑟瑟的吹着。

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冰霜正惨凄。

二月十四日,宋军所害怕的事情,最终还是不可阻挡的发生了。任福率领大军行至一处地方,这里距离最近的西夏堡寨只有五里路了,可是,周边一个西夏士兵都没有发现。

宋军十分恐惧。恐惧的是这死一般的寂静。

任福本来的任务是迂回敌后,伺机歼灭敌人,可是,他收到元昊的一点点见面礼之后,战场的形势就急剧反转,李元昊通过这种方式巧妙地反客为主。

礼物包括:成百上千的西夏老弱病残,一大堆盔甲、战刀,一大群牛羊骡马。

可是,大军行至好水川口,而且是完全进入了李元昊和张元所布置的包围圈中,这就表明,李元昊和张元的诱兵之计已经胜利告竣,现在,对于这十万宋军来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任福之前刚刚走到这里的时候,就大惊失色,然而,十万大军,并不是想撤退就能撤退的了的,为了避免溃退,任福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前进。

很长一段时间里,敌人都没有出现,任福领兵继续往好水川西面的六盘山行进,所幸,并没有遭遇像样的伏击,这么长时间,敌人连影子还没有出现,当六盘山山口遥遥在望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要注意到定语修饰“几乎”,因为还是有人提心吊胆。

这个人就是任福。

人马每每向前走一步,任福的心就下沉一分,到达六盘山山口的时候,任福的心已经沉入了谷底。

李元昊的大队人马还是没有出现。

但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凭着多年和李元昊打交道的经验,任福当然知道李元昊的脾气和秉性:李元昊胃口很大,不想只是大一个小胜仗,他要的是这十万宋军的性命。

任福当然不怕死,战死沙场,马革裹尸,青山处处埋忠骨,怕什么?只是这十万宋军,背后是多少家庭?有多少妇女将会失去丈夫,有多少孩子会失去父亲?有多少父母会失去孩子?

还有,就是这等死的滋味……任福心中五味杂陈。

可是,李元昊和张元不会再让任福等太久了。宋军出了六盘山,在路边突然发现一些密封的盒子,里面还有扑楞扑楞的声音传来,惊魂未定的宋军并没有丧失好奇心,他们纷纷打开盒子,冲天而起的是一群群信鸽。

而且,信鸽的脚上都系着特质的哨子。哨声如同鸣镝。

哨声一响,炮火连天,杀声盖地。漫山遍野,全部都是西夏士兵,喊杀声,冲锋号,此起彼伏。该来的,最终还是来了。

李元昊对宋军实施分割包围,他命令自己的一员大将进攻宋军的一部,自己则手执大旗,进攻任福所在的中军。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何时缚住苍龙,就在此时,大宋王朝,就如同一条苍龙。

说实话,李元昊根本就没有把这些人困马乏、饥寒交迫的宋军放在眼里。在他眼里,十万宋军,只不过是会逃跑的猎物。最要命的是,宋军被他连拖带吓,肥的拖瘦,瘦的吓死,已经毫无斗志。

张元让西夏人高声呐喊,劝宋军投降。

不过,李元昊只是忽略了一个点————任福的必死之志。

劝降起到了一些作用,宋军之中还是有一小部分败类投了降,这其中就有任福部下的小校刘进。

任福率领军队左冲右突,锐不可当,几次都接近要突围而出,在给与西夏军队以最力所能及的打击之后,他的前锋力竭而死,任福本人也身中十余箭,血流如注。可是,西夏人越大越多,如同潮水一般涌来。李元昊一开始是很看不起这一支宋军,可是领教了困兽犹斗的任福的厉害之后,他再也不敢掉以轻心。

对于学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战争,对于我们的主人公李元昊,似乎也是如此。

李元昊喜爱战争,他沉迷于战场搏杀,陶醉于金戈铁马,他号召西夏人用自己的刀为自己的犁开辟更多的土地,他一生都在打仗,与战争结下了不解之缘。

此时此刻,他再一次跨上高头大马,听到那熟悉的号角声和呐喊声,挥舞刀剑,第一个冲向宋军阵营,那一刻的他,能够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部下刘进劝任福投降保命:“好死不如赖活着,活着,什么都会有,死了,什么都没有,这一点道理我想将军比我更明白吧?1

任福义正严词,愤然拒绝:“我为大将,兵败,唯有以死报国耳1

任福奋力再战,而后面部中枪,他最终疼痛难忍,选择了一种壮烈的死法:用手把自己的喉咙扼住,将自己活活勒死。就算死,也不受敌人的侮辱!他的儿子任怀亮也在战斗中不幸阵亡。

喊杀声依旧此起彼伏,夕阳西下,铠甲反射了太阳光,耀的人睁不开眼睛,战场上已经尸横遍野。

然而,对于李元昊来说,喊杀声就是最动人的战歌,铠甲就是最耀眼的服装,尸横遍野就是一幅令他百看不厌的图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