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告辞。(二更) (2/3)
课,甚至还要交作业,评奖,拍摄宣传视频,等等等等。
&ep;&ep;何远作为导师之一,自然也全程参与进去。
&ep;&ep;但是,何远毕竟是搞业务出生的,公司在搞这些事情的时候,也是从业务角度出发,而不是只是单纯的做个秀,走个过场。
&ep;&ep;那……仅仅只是这样的话,真的对他们业务有什么帮助吗?
&ep;&ep;何远一直在怀疑。
&ep;&ep;包括苒苒接手的kol项目,跟何远参与的这个项目,都是同一个类型。公司搞过去,搞过来,除了把大家都折腾了个够,何远实在没看出有什么实际性的效果。
&ep;&ep;他是个很现实的人。
&ep;&ep;有没有效果,从数据上就能反应出来。
&ep;&ep;要是往前几年,传统媒体还没没落的时候,凭借公司的牌子,那当时是个大事儿。别说学校很欢迎,就算是电视台,也肯定会进来参一脚,互添流量。
&ep;&ep;但现在媒体已经没落了,前几天才爆出一个新闻,又一批报刊停刊,纸媒的退出,传统媒体的没落,已经成了现实。
&ep;&ep;甚至就连学校和学生那边,都没给出太多反应。
&ep;&ep;除了来凑热闹的,大多数过来的学生,对培训都觉得可有可无。对于交作业,甚至转发公司的文稿,都兴趣缺缺。哪怕最后的颁奖仪式,何远也没见到那些学生在朋友圈里面转发。
&ep;&ep;除了部门在那里自嗨之外,何远真的没有看到任何实际上的意义。
&ep;&ep;但这个事儿真的没有意义吗?
&ep;&ep;何远不觉得。
&ep;&ep;他从那个时候开始,就一直在思考这件事的意义。
&ep;&ep;尤其是,早在两三年前,社交媒体的爆发,就给何远带来特别深的危机感——靠着互联网红利发家的人越来越多了,大家都开始重视流量了,投广告的越来越多了,看到利益的也越来越多了。
&ep;&ep;连微商都开始使用添加好友的软件,在陌陌啊,微信啊,甚至包括什么探探,米聊,比邻等上面疯狂撒网,吸引流量,无不在给何远传递一个信息——重视流量的人越来越多,那么流量的成本费用也必然上升。
&ep;&ep;后面的事实也证明了何远的猜想,仅仅一两年的时间,流量成本就从以前的几分钱,一两毛,暴涨到现在的五块,十块,还在继续上涨。
&ep;&ep;与之相对应的,用户的活跃度,付费性,却在直线下降。
&ep;&ep;如果说以前一个折扣,一个活动,就能引来大家的疯狂参与,疯狂转发的话。那么你现在就算在颁奖活动上送手机,送电视,送豪车,参与的人也寥寥无几。
&ep;&ep;这种活动大家都见多了,反正也轮不到自己,那还凑热闹个屁。
&ep;&ep;这年头的人大都很现实。
&ep;&ep;所以这个活动,本质上是在找到垂直流量,利用学生丰富的社交圈,传递信息,吸引流量,最后将他们社交圈的流量都聚集起来,行程自己的闭环。
&ep;&ep;这是何远觉得,做这个活动最根本的目的。
&ep;&ep;至于什么培训,什么颁奖仪式——那只是告诉别人,我们对这个项目很看重,增添一些仪式感而已。
&ep;&ep;结果公司只重视了传递信息这一环,一件事儿刚刚做了,他们就赶紧儿开始赶pr稿,然后等到很晚的时候才发出来。就好像四川地震一样,别人都在连夜出新闻,插紧急通告,只有你在那里慢悠悠的,等到第二天中午才说,昨天晚上四川地震了,其余的不知道。
&ep;&ep;有个屁的时效性。
&ep;&ep;用何远家里的一句话来讲就是,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
&ep;&ep;也难怪那些学生懒得转发,那股兴奋劲儿都过了,你才出新闻,而且还经常出错,换我,我都觉得你公司不重视这个事儿。
&ep;&ep;不过何远觉得,策划这个项目的人,出发点是挺好的。
&ep;&ep;利用重点大学的影响力,利用学生们丰富的社交资源,再加上公司的招牌,能够很好的找到垂直流量——只可惜,想法很好,但队友不给力。
&ep;&ep;做这点,首先你得有个小团队。除了办活动的团队外,你还得有自己的技术团队,能够把这部分流量聚集起来,不管是聚集到第三方平台,比如抖音,公众号,还是百度贴吧,还是说自己开发个网页,app,总之你要告诉别人,你能在这里找到我。
&ep;&ep;其次,你要针对他们的特点,给他们一些能吸引到他们的东西,最切实的利益。比如说学分啊,工作机会啊,现金奖励啊,欧洲游啊,或者能让他们在同学家长面前出头啊。
&ep;&ep;而不是一些简单的积分,阅读卡,或者笔记本啊玩偶之类的小玩意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