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梦雪总是那么一直看着他,同学们都误以为她喜欢他,只有她自己知道,其实只是为了他给自己说答案而已。

孟老师继续激情傲然地道:“对的,他们都从文,从事革命,但是鲁迅在文学上的成就远远超过了山中樵先生。他的作品有《呐喊》、《彷徨》、《阿Q正传》、《祝福》,这些文章我们都会逐步的学到,到时候大家可以领略到这位文人大家的风采。”

林梦雪的爸爸一直都希望以后她能成为一个医生,他说医生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养活自己,特别是女人更是要有一门求生的技能。

她妈妈也说女人一定不能靠男人,女人一定要独立、自强,像她一样没有男人照顾也可以做农活、养大孩子。

对鲁迅的作品很深刻,也许是因为孟老师那跌荡起伏的语言,也许是他边读边把林梦雪带到了这样的意境,让她分不清人物是小说里的,还是自己或是别人。

有一个女人,她叫祥林嫂,一生非常艰辛、坎坷,早年嫁给比她小十岁的丈夫,有婆婆和一个小叔子,家中以打柴为生。

后来,丈夫不幸去世,祥林嫂孤身一人来到鲁镇,后在鲁四老爷的家中作女工。祥林嫂虽然是一个寡妇,但她模样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常常顺着眼,是一个安分耐劳的人。

......

她逢人便讲起儿子的死和自己的悲惨遭遇,渐渐的被乡里人所厌恶。

鲁四老爷以为祥林嫂的作风败坏了风俗,于是从此祭祀时便不再让她插手。这对祥林嫂来说犹如一记重锤,精神越发的不济了。

后来,祥林嫂听信了柳妈迷信的说道,去庙里捐了门槛,试图要洗刷自己身上的罪孽。然而一切努力都是枉然,祥林嫂的境遇每况愈下,终于被逐出了鲁家,直至后来沦落到街头,成了乞丐。

某年冬,就在家家户户都忙着“祝福”的时候,祥林嫂终被穷苦夺去了生命。

孟远在读这一切的时候,林梦雪的眼前浮现的却是自己母亲的形象,她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母亲。

一个女人,男人不在身边,承担起所有的重担,春天耕种、秋天收获,一个人忙碌在山坡里。种了两家人的土地,养了6头猪,一个人可以从早忙到晚。

支持她的唯一信念就是:要让儿女走出大山,要有出息,为此她付出再多都愿意。

林梦雪自然是很清楚,很感动,她为有这样的母亲而骄傲,可是她何尝不是另一个祥林嫂啦。她一遍又一遍的跟林梦雪重复着她遭遇,不被父母喜欢,不被婆婆喜欢,不被世人喜欢……

有这样一个男人,他叫阿Q,虽然干起活来认真,但却一无所有甚至连姓名都被人遗忘了。

悲惨的地位使他倍受凌辱,而他却自轻自贱,自欺欺人,用精神上的胜利来掩盖实际上的失败和被奴役的地位。后因向赵太爷的女仆“求爱”,被赵秀才打出门外。

为讨“生计”,被迫进城入伙偷盗。辛亥革命波及未庄时,他从县城返回,虽一向反对“造反“,但见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对此惊恐万状,于是也不免对革命“神往“起来,正当声称“造反”,并沉浸于幼稚而糊涂的幻想之中时,摇身一变为“革命党'的假洋鬼子扬起“哭丧棒”,不许他革命,赵家遭抢后,无辜的阿Q又突然被“革命党”抓进县大牢处决了。

孟老师分析说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

所谓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自轻自贱、畏强凌弱、健忘、忌讳缺点、以丑为荣等种种手法来自欺欺人,自我陶醉于虚伪的精神胜利之中。

精神胜利法是一种麻醉剂,它使得阿Q不能正视自己的现实处境,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的悲惨命运,虽然受尽欺凌,却并无真正的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