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景元四年,也就是公元263年,司马昭准备伐蜀,与群臣商议。

&ep;&ep;我们知道,魏国多次攻打蜀国,都是无功而还,甚至军事天才曹操、名将曹真也损兵折将。由此可知,攻打蜀国不是那么容易。

&ep;&ep;不过,形势总是在变化。曹操和曹真那会,蜀国不好攻打,不意味着司马昭这时就不好攻打。

&ep;&ep;事物总是在发展,形势总是在变化。

&ep;&ep;当然,只有厉害的人物才能看到这一点,也只有厉害人物才能抓住形势变化的机会。

&ep;&ep;司马昭虽阴险狠毒,但不可否认,他是个厉害的人物,因为,他掌握了形势的变化。

&ep;&ep;他提出了伐蜀的胜算:“第一,自在寿春平定叛乱以来,士兵已经六年没有战事,如今制造了许多兵器,修缮了许多盔甲,正可对付吴蜀二虏。第二,如果灭吴,大略计算一下,造战船,开水道,得用千余万个工日,这就要十万人一百几十天才能完成。另外南方地势低下气候潮湿,必然会发生疾疫。如今先取蜀,灭蜀三年之后,借巴蜀可以顺流而下的有利地势,水陆并进,这就像历史上晋灭虞定虢,秦吞韩并魏那样容易了。第三,蜀战士据统计有九万,驻守成都及守备后方诸郡的不下四万,余下的不过五万。如今将姜维拖在沓中,使他不能东顾,然后大军直指骆谷,出其空虚之地,以袭击汉中。蜀军若各自据城守险,必然兵力分散,首尾隔绝。我们可以调集大军破其城池,派遣散兵占据村野,剑阁无暇守其险,关头无自保之力。第四,以刘禅之昏庸,外面边城陷落,内部百姓震惊,其灭亡是可以预料的。”

&ep;&ep;厉害!实在厉害!

&ep;&ep;第一点,秣兵厉马,这是一般人都知道做的事,不足为奇;但是,第二点,先取蜀国,借巴蜀顺流攻打吴国,这是非凡的见识;第三点,蜀国内部的分裂,看到这一点,充分说明司马昭是个军事人才,因为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说明司马昭懂得兵法,是个军事人才;第四点,看透了刘禅的昏庸。这是司马昭一贯的本事,那就是知人性。

&ep;&ep;这四点,其中两点恰恰是和诸葛亮在世的时候有了不同。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内部统一,坚不可摧;刘禅虽然昏庸,但是没有权力,展示不出他的昏庸。如今,这两点改变了,刘禅充分发挥了他的昏庸,信任宦官黄皓,疏远忠良,真是稍纵即逝的机会!司马昭抓住这个机会,决定伐蜀!

&ep;&ep;征西将军邓艾以为蜀尚无祸乱之机可乘,提出不同意见。

&ep;&ep;司马昭知道机会难得,执意伐蜀!

&ep;&ep;将军邓敦提出蜀不可伐,司马昭立即将他斩首示众!

&ep;&ep;这一下,再也没人敢反对了!于是征发四方之兵十八万,派邓艾从狄道到沓中进攻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从祁山出发驻军武街,断绝姜维的退路,镇西将军钟会率领前将军李辅、征蜀护军胡烈等从骆谷进攻汉中。

&ep;&ep;其中,派钟会领兵,西曹属邵悌对司马昭说:“钟会很难让人放心,不能使他伐蜀。”

&ep;&ep;司马昭笑着说:“取蜀易如反掌,而众人都说不可,只有钟会与我意见一致。灭蜀之后,中原将士人人思归,蜀之遗民尚有恐惧之心,钟会即使有叛逆之心,也不会实现的。”

&ep;&ep;高明!确实高明!

&ep;&ep;司马昭是个很坏的人,这一点无可厚非;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也是个充满智慧的人。

&ep;&ep;他不但对钟会非常了解,也对形势非常的了解,知道钟会终究是成事不了。

&ep;&ep;司马昭的智慧,不单单体现在他对人性的了解,还体现在他对形势的掌握。

&ep;&ep;古往今来,所谓的智慧人物,不外乎是了解人性,掌握形势,懂得规律的人。

&ep;&ep;就司马昭来说,他除了行事阴险狠毒之外,确实是个智慧的人物。

&ep;&ep;刘禅碰到这样的对手,无异于鸡蛋碰到了石头,注定只有破碎一地的份了!

&ep;&ep;再来说说这俩个优秀的人才——邓艾和钟会。

&ep;&ep;他们二人,就这样被推向了名垂历史的机会——灭蜀。

&ep;&ep;这俩个人的出身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出身贫寒,一个出身望族。

&ep;&ep;但他们有一样是一样的,那就是,他们俩个都是不世出的人杰。

&ep;&ep;如果非得分个高下的话,钟会尤胜邓艾一筹。至于原因,我们后面再说。

&ep;&ep;邓艾一直做一个看守稻草的小吏,一做就是二十年。换成平常的人,安心看好稻草就行了。可是,邓艾不单单看好稻草,他空闲之时,还去看高山大川,在那里勘察地形,指划军营处所,俨然大将指挥。

&ep;&ep;别人见他小小的看稻草小吏,还学人家大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