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猜测层出不穷,众说纷纭、争论不休,很快就到了上巳节。
&ep;&ep;作者有话要说: 本章重点:
&ep;&ep;1、小侯爷是行动派、行动派、行动派(重要的话要说三遍);
&ep;&ep;2、沈墨慈是能屈能伸的人,还有心机,这样的人最容易成功,然而她遇到了开挂的阿瑶。
&ep;&ep;3、小侯爷:你说谁是挂?
&ep;&ep;☆、第37章
&ep;&ep;外面越发扑朔迷离的流言蜚语,丝毫没影响胡家人情绪。
&ep;&ep;终日在外查看生意,胡九龄算是全家人中对传言最清楚的人。巡视绸缎庄时,时不时能听到柜台外买布的人与伙计窃窃私语,大多数人都在表达对阿瑶能同时拜两人为师的羡慕嫉妒恨,当然也有少数不长眼的当着东家面提及沈家姑娘有多可怜云云,话里话外全是他们不依不饶。
&ep;&ep;初听时胡九龄那叫一个火冒三丈,别人说他没事,说他女儿那就是戳他肺管子。
&ep;&ep;当即他就撸袖子,准备与嘴碎之人唇枪舌战,大战个八百回合先。
&ep;&ep;好在跟随前来的胡贵尚还有三分理智,他拦住了自家老爷,撸袖子亲自上阵。大半辈子跟着老爷,且一直未娶无儿无女,他早已把自己看着长大的胡瑶当成了亲闺女。老爷生意忙,以前走南闯北都是他亲自挑当地特产带回府哄阿瑶。而每次看阿瑶收到成箱的小玩意后笑靥如花,他整颗心也会跟着明亮起来。
&ep;&ep;这样深厚的感情,他怎会容许宵小之辈污蔑阿瑶。上回在府门前,他暗中布置家丁混入人群据理力争,顺便搅混水。这次亲身上阵,他雄赳赳气昂昂,下巴抬高。
&ep;&ep;“不依不饶?我们姑娘都要同时拜入空海大师和墨大儒名下了,跟这些不入眼的人争,丢不丢份!”
&ep;&ep;两位师傅皆是名满天下、才德具备之人,随便拜哪个都受用一生。现在一下子俩,阿瑶已经成了天边的云,需要跟脚底下的泥争?
&ep;&ep;只一句话,他便驳得来人哑口无言。
&ep;&ep;帘子后的胡九龄也是心有明悟,胡家家大业大,身为掌舵之人他需要跟少数稀里糊涂的市井百姓争个脸红脖子粗?就跟胡贵说得一样,丢份。
&ep;&ep;胡家在青城立足百年,且能成为皇商,所秉承的无非是“良心”二字。货真价实、与人为善、诚信经营、精益求精,不求赚多赚少,但求无愧于心。正是这样的纯粹和踏实,让胡家渡过一次又一次风浪,历经百年发展为如今的庞然大物。
&ep;&ep;不过是一点流言蜚语,子虚乌有之事,何须他亲自出马。
&ep;&ep;不亲自上阵,也不代表胡九龄是软柿子。沈家要如何搅风搅雨,听不见的他不管,但只要听见了,但凡在胡家做事的人,都要解释清楚。
&ep;&ep;未免下人嘴笨传错话,他将反驳理由定得尽量简短,最后采用了胡贵原话。
&ep;&ep;于是上巳节前几日,行走在青城街头,就常看到这样一幕。
&ep;&ep;“沈家姑娘许真是被人冤枉的吧,毕竟这些年大家都看着。胡家把事闹这么大,未免有些不依不饶。”被沈家煽动,又暗中仰慕沈墨慈的青年男子如此感慨。
&ep;&ep;“不依不饶,我们姑娘现在什么身份?跟这些不入眼的人争,丢不丢份?”胡家下人面露不屑,以一种看白痴的眼神讽刺道。
&ep;&ep;胡家名下有许多产业,从种桑养蚕、到生丝、熟丝、织布、印染、贩售,甚至连成衣铺子都有好几家,这些产业名下做事的人有多少?不说覆盖整个青城,最起码也有半个青城。
&ep;&ep;这些人齐齐发声,没过多久,“跟不入眼的人争?丢不丢份!”这句简短的话便已深入人心。
&ep;&ep;几乎人人都有了这样的认知:今时不同往日,有那样满负盛名的两位师傅,胡家姑娘身份也贵重起来。人家什么都有了,何必在跟不起眼的人斤斤计较。
&ep;&ep;当然也不乏少数人觉得,胡家此举外面太过狂妄。好处占尽还要大肆宣扬,赶尽杀绝,未免太阴狠、太不近人情,一家子欺世盗名之辈。嫉妒之心发芽,他们自觉地跟上沈家人脚步,四处散播对胡家不利的流言。言辞之激烈之极端,仿佛与胡家隔着血海深仇。
&ep;&ep;对于后面这类人,想明白的胡九龄只是一笑置之。当他看到绸缎庄对门沈家,头顶几根毛都快要挠秃了的沈金山时,笑容那叫一个欢畅。
&ep;&ep;“沈金山,再挠下去你头顶真成一座金山咯。”
&ep;&ep;“胡老九,好你个九尾老狐狸。”
&ep;&ep;嘲讽死对头一番后,欣赏着他气急败坏的神色,胡九龄神清气爽地往家赶。
&ep;&ep;本来他还担心师兄妹近水楼台,小侯爷会把他家阿瑶叼走。可第一天上午教授完后阿瑶那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