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章筹粮之计 (1/2)
董卓直言张辽可以为官,这让张辽如何能够淡定。
须知,管跟吏可不同。
不过,张辽也就想想,他不认为有这个机会。
董卓慢吞吞的道:“雁门郡平城县尚无主宰一县的县尊,你可以放手一试,只要我大力推荐,郡守大人不会不给我这个面子。”
张辽就知道没好事,细声询问道:“平城县怕是小县吧,民不过万户,也就是三四百石的县长,我可是知道,有些大县的一县之尊乃是千石大员。”
平城县位于雁门郡北境,距离马邑县横跨数县之地,再加上鲜卑胡骑刚刚褪去,属于真正的最外围的边地,但凡鲜卑入侵,必以掳掠平城县为主,然后才能深入雁门郡腹地。
此刻的平城县怕是赤地百里,毕竟,除了县城周边有民居住之外,大多为荒僻之所,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在长城之内。
别看张辽如此轻视,若能成事,再大代价也是值得。
“一县之尊岂能用俸禄多少来判断优劣呢?”
董卓脸色一凝,很是不满的道:“也就平城县乃是边城,胡马时常掳掠,这才让世家子弟视若草芥,稍有家世之人大多不愿意远赴边地为官,否则,岂有这样的好事便宜你,可即便是如此,雁门郡地方豪门若能担任平城县长,打破了头哄抢之人多了去了。”
“董刺史所言极是,不知这平城县长之职需要多少石粮秣方能让刺史大人满意呢?”张辽呼吸一紧,生怕董卓的胃口太大吓死他。
只要董卓推荐,郡守大人首肯,一个小小的平城长,张氏凭借家财还是可以争取一下。
“雁门郡境内粮价如何?”董卓将话题转向了别处。
“麦子一石六百钱左右,靡子和谷子每石恐怕在八九百钱上下,鲜卑入侵导致郡内粮价大涨,过不了多久,我想麦子的价格还会上涨,一石麦子涨至千钱极有可能。”
张辽知道自家在县城之内的粮店反正一直在涨价,如果囤粮不售,会招致县尊的敌意。
马邑县城之内由张舞作主,作为马邑县尉,自然要配合县尊稳定民生,不能让粮价太过离谱。
如果麦价涨至千钱,这比平常已经上涨了一倍有余。
“三百石粮秣,董刺史必为张郎君应下平城长之职。”李儒接过了话茬甚是大方的道。
“为何是三百石?”张辽惊疑,如果是三千石他都会考虑一下莫说三百石了。
三百石不过是平城长一年的俸禄,好听一点有俸禄,不过诸如平城县这样的边城早就被朝廷视如敝履,不说俸禄,不逼着平城县如数上缴赋税就已经是幸事。
“平城县百业凋敝,急需像张氏豪门这样的良善人家主政一方,最好尽快能够安定民生,让县民不至于饿死,只要度过这个冬日,到了来年相信日子就能好过许多。”
李儒颇具忧民之心,这让张辽无话可说。
张辽隐隐明白,所谓的三百石怕是请董卓奏请他为平城长的好处,一旦做了平城长之职,县内饥民怕是还要自己掏腰包不至于让县民饿死。
“自无不可。”张辽欣然应诺。
三百石粮食如果按照一石粮食一千钱来计算,那就是三百贯铜钱,也不是一笔小数目。
不过,对于张氏来说不算什么。
“若不是念在张氏部曲斩首两百余级的份儿上,绝对不会这么便宜你。”董卓板着脸说道。
“多谢刺史大人提携。”张辽感激的道
无论如何,董卓都值得张辽心怀感谢之意,虽然交易的成分居多,可是,能够获得这份好处还是要秉持感激之意。
董卓满载而归,留下押运粮秣的兵卒之后,连在张氏多待的心思都没有。
邬堡之外的土路之上,张辽带领一众族人将刺史大人送出了邬堡,直到刺史大人的车驾远去之后这才退入邬堡。
“文优的筹粮之计我已深深领教,连张氏这样的刁滑小儿也逃不过权力的诱惑。”董卓倍感欣慰,此番一路走来他见识了很多人的嘴脸,为了升迁大计也算是煞费苦心。
“我上马车的时候,一位张氏族人拉住我对我私下言道,张氏凑齐了五百石粮食来为刺史大人效劳。”
李儒笑容满面,对于自己的这一计他甚是满意,也就在张辽的手中稍微遇到了一点儿波折,不过最后还是落入了他的谋算之内。
“这么说来,张氏多给了九十七石粮食。”董卓目露诡异之色,脸上忍不住浮现出来讥笑之态。
“君子可欺之以方,”李儒言辞凿凿的开口。
“还是官职这个诱惑在头顶悬着,区区粮秣也就不太在意了,以我估算,张氏拿出千旦粮食不在话下,是我们太过仁慈了。”
董卓说话间思绪飘远,像他这样的地方豪杰,在郡中以勇武任职以来,已经历经二十余载,期间,南至为蜀郡北部都尉,西至西域戊己校尉,北至雁门郡广武县令,汉室天下的大江南北他差不多走遍了。
若不是跟随段颎担任武职时让段颎高看了一眼,他恐怕依旧还是庶民,无法再次入朝为官。
无人轻视官职的诱惑,就是这个诱惑驱使着他为大汉效死,在战场多次搏命,以换取官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