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题名?
连中三元?
扬名天下?
“嘶!!!”
纵然是苏轼这一刻也忍不住的倒抽一口凉气,他看着投影,眼神闪烁。
金榜题名,这东西好理解,自古以来,但凡是读书人,只要参加科举,那必须关注的便是榜单上的名字。
入榜则飞黄腾达,不入便是多年心血,一朝白费。
但最让苏轼震惊的,却是连中三元这个词!
“这竟然在金榜题名的上面!这词是何意?”苏轼问道。
其他两个都好理解,但中间的连中三元却让他们有些摸不着头脑。
与此同时,高阳的声音响起。
“金榜题名,扬名立万,顾名思义,都好理解,而连中三元这个词是从明代逐渐被广泛传颂,他指的很简单,但做起来却难如登天,便是乡试,会试,殿试三次考试均名列第一,故此又被叫做连中三元!”
苏轼瞪大眼睛。
这难度几乎是从高阳开口说出来的那一刹那,他便感受到了!
乡试倒还好说,第一名还算简单,毕竟只有那么点人一起竞争,但会试,殿试,那便不一样了!
每一次相比,都是质变!
对手也都拔高的不是一点两点。
“这能有多少人连中三元?”
苏轼有点好奇,纵然他被誉为天下文豪,但哪怕是他也没得到连中三元的称号,古代考试,只有试题,这可没有什么标准答案。
考官不同,各地人才的顶尖,这难度是可以想象的。
虽然欧阳修是因为避嫌,所以将他放在了第二名的位置上,但这也足以说明,主考官不同,差别太大了。
高阳声音响起。
“读书改变命运!”
“这点,在上千年的历史上,已经得到了映照,金榜题名,多少学子延续到至今的梦,今日金榜题名入选的第一位,便是明朝外交部副部长,大明礼部侍郎,王鸣盛!”
“官居二品,靠着读书金榜题名改变自己命运,也是游子吟的真实写照!”
画面出现。
一个穿着破旧棉袄,棉袄被打满补丁的小男孩出现在画面中,他的脸蛋通红,鼻子被冻得鼻涕直流。
他的周围是一群穿着严实棉袄与他同龄的孩子,这些孩子看着小男孩,脸上充满了戏谑与嘲讽。
“这么破的棉袄也穿出来啊?”
“我家这种棉袄早就扔箱子了,他好穷啊。”
“穿这种棉袄也配去参加童子试,别丢人了。”
小男孩听到这些话,脸越发的通红,他低着头,手指搅在一起,满是窘迫不安。
他朝着布满大雪的路回去,而这些嘲笑声便一直跟在他身后。
纵然后面他们各自回家,但这些话却依然响彻在他的大脑中。
一句句的嘲讽声,疯狂的攻击着他年幼脆弱的自尊心。
小男孩忍不住的擦了擦眼角的泪,抬起头,漫天风雪之中,在大雪之中,有一座被烛光映照的一片金黄的土房。
“娘!”
小男孩哭着抹着眼泪朝着记忆中的家跑去。
道路被拉近,留下了一排排的小脚印,推开门,一个脸上有着皱纹,穿的更是单薄的妇人出现在画面中。
她眼角被皱纹爬满,常年的劳作让她的腰直不起来,变的佝偻,唯有那张脸满是慈祥。
他笑着摸着王鸣盛的头,看着王鸣盛因为天冷,衣服单薄而被冻红的双手,妇人会心疼的捧起他的小手,给他取暖。
等到手被捂热以后,妇人才会慈祥的道。
“快去读书吧,娘去做饭。”
“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啊,娘还等着你金榜题名呢。”
王鸣盛抬起头,看着慈祥的娘亲,吸了吸鼻子,重重的点了点头。
“嗯!”
于是拿出书本,在烛光的映照下,开始了大声的朗读。
而一旁古灵精怪的妹妹则是一脸崇拜的看着王鸣盛,听着他的朗读,摇头晃脑。
回头看一眼灶台,干柴被烧的噼里啪啦,母亲正在案板上忙活,王鸣盛不知不觉中露出一抹微笑。
高阳声音响起。
“这个长大之后身为大明外交部副部长,官居二品的王鸣盛童年却遭遇着古代版的校园暴力。”
“因为家境贫穷,身上的棉袄穿破了就继续打着补丁,所以被同学们看不起,每当上学,放学的时候,便是他最为煎熬的时候,这意味着他将又要被嘲笑一次。”
“就连看大门的守卫偶尔都要嘲讽两句,穿着这样的破衣服还读什么书啊,以后跟我们一样看大门吧。”
“每每听到这样的嘲讽,他总是会低下头,虽然他也很羡慕别人的新衣服,但当回到家,当慈祥的母亲捧着他冰冷的手为他取暖的时候,他总是会感到一阵发自心底的满足。”
“看着母亲慈祥的笑容,感受着母亲的双手,心中的苦楚和委屈也不由得烟消云散。”
“所以通常便是王鸣盛在桌案上大声读书,母亲则在灶台上忙活做饭。”
“烛光映照着火光,王鸣盛读累的时候,他总是回头看柴火燃烧时发出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